她正要回复,身后传来熟悉的咳嗽声。陈教授拄着鲸鱼骨雕刻的手杖——那是文靖上个月特意制作的——站在办公室门口。
"下周的校庆演出,"老教授推了推眼镜,"评委会主席是中央院的廖主任。"她意味深长地顿了顿,"你知道他一向对'非传统演奏形式'有意见。"
刘姿将手机放回口袋:"文靖改编了《黄河》协奏曲的左手版本,正好请廖主任指教。"
陈教授突然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那个倔小子...手怎么样了?"
"昨天注射时已经能自己拆针头包装了。"
"我不是问这个。"陈教授用手杖轻点地面,"他还能弹琴吗?"
窗外,一群新生正拖着乐器箱穿过草坪,琴箱磕碰的声音叮当作响。刘姿想起昨晚文靖在视频通话里给她听的录音——他用单手钢琴配合电子合成器做出的海洋音效,仿佛整片北大西洋都被装进了那间小小的病房。
"不能像以前那样弹了。"她轻声说,"但他找到了新的方式。"
华山医院康复中心的音乐治疗室里,文靖正对着镜子练习手腕旋转。墙上的电视静音播放着刘姿上周的公开课录像,她讲解肖邦夜曲时严肃的侧脸让他忍不住微笑。
"文先生,您又偷偷加练了。"护士长推门而入,手里拿着最新的肌电图报告,"医生说过每天不能超过..."
"两小时,我知道。"文靖举起左手作投降状,右手却悄悄把节拍器调快了一档,"但刘老师明天要检查作业,总不能交白卷吧?"
护士长无奈地摇头,将报告放在钢琴上:"神经传导速度比上月提高了15%。"她顿了顿,"医疗组想问您,是否愿意把那些复健练习曲编入正式治疗方案?"
文靖怔了怔,左手无意识地按下一个和弦。三周前,他为了打发枯燥的复健时间,把各种音阶练习改编成了带有冰岛风味的旋律。没想到那些护士们纷纷下载,现在连清洁阿姨都能哼上几句。
"行啊,"他眨眨眼,"不过得收版权费。"
护士长笑着退出房间时,文靖的手机震动起来。是刘姿发来的照片——上海音乐学院百年校庆的海报,最下方赫然印着:《鲸落》(为单手钢琴与常规钢琴而作),演奏:文靖、刘姿。
阳光透过百叶窗,在黑白琴键上投下条纹状的光影。文靖的右手悬在琴键上方,虽然还是会微微颤抖,但已经能稳稳地按下中央C了。他慢慢弹起《鲸落》的开头,左手低音如深海暗涌,而想象中刘姿演奏的高音部像阳光穿透海面。
在这个充满消毒水味的房间里,在无数次想要放弃的复健之后,音乐又一次成了他的救赎。不是作为炫技的工具,而是生命本身的回声——不完美,但真实;有残缺,却因此更加珍贵。
当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空气中,文靖拿起手机,拍下自己右手按在琴键上的照片。发送前,他特意把背景里刘姿的公开课录像也框了进去。
配文:【作业交卷,求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