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粉笔末里的坚守 > 第20章 第二十章:耕教两难

第20章 第二十章:耕教两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改革浪潮以汹涌之势席卷华夏大地的每寸角落。农村分田到户政策的推行,像一阵春风,吹醒了这片古老土地,农民们满心期许,在田间辛勤劳作,锄头起落间,新生活仿佛近在咫尺。

可这一变革,给民办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分田到户前,民办教师虽说不上富足,但靠着大队记工分、生产队分粮,日子倒也安稳。分田到户后,他们不仅要做好教学工作,还得利用课余和假期去耕种自家田地。拿着微薄补助的他们,在“耕”与“教”之间艰难周旋,每一步都走得磕磕绊绊。

南方的暑假,正值酷热难耐的“三伏天”,气温常常蹿到35度以上,整个世界像被放进了大火炉。这个时候,又恰逢稻谷双抢的关键期。对农民来说,这是一年里最忙碌的时段;对民办教师而言,却是“耕”与“教”矛盾最突出的时候,他们如同走钢丝一般,稍有不慎便会陷入困境。他们得顶着烈日抢收稻谷,还得赶在8月1日前插完秧苗,一旦错过农时,稻谷就可能歉收,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

肖敏的丈夫赵刚去师范上学后,家庭的重担全压在了她一人肩上。孩子晓音还小,需要悉心照料;赵刚的父母身体欠佳,无法参与农事;弟弟妹妹还在求学,一家人的田地只能靠肖敏独自操持。

夜晚,昏黄的灯光在微风中晃动,肖敏坐在桌前缝补孩子破旧的衣服,衣服上层层叠叠的补丁,恰似她剪不断的愁绪。“这日子真难熬!”她向邻居诉苦,声音里满是疲惫,“白天在学校上课,嗓子都快喊哑了,晚上回家还要照顾一家老小。农忙时更是连轴转,一刻不得闲。今年暑假双抢,上面又通知要去学习、培训,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邻居同情地点点头,关切地说:“你一个人撑着这个家,太不容易了。要不跟学校请个假,先把地里的活儿忙完?”

肖敏无奈地叹气:“哪能请假啊,培训班不能耽误。再说,请假了这一点微薄的补助可能就没了,一家人喝西北风吗?而且双抢时间紧迫,就算请假,我一个人也干不完这些活儿。”

双抢时节,天还没亮,肖敏就被闹钟叫醒。她睡眼惺忪,简单洗漱后,扛起农具就往田间赶。此时的田野被一层薄雾笼罩,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太阳渐渐升高,炽热的阳光毫无遮挡地洒下,不一会儿,肖敏的衣服就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身上。她挥动着镰刀,一垄一垄地收割稻谷,汗水不断滴落在土地上,滴答作响。

没割多久,肖敏就感到头晕目眩,她意识到自己中暑了,赶忙走到田边树荫下。喝了十滴水、几口凉水,又用湿毛巾擦脸,才稍稍缓过来。

“这啥时候是个头啊?”肖敏直起腰,用沾满泥土的手背擦了擦额头的汗,望着大片未收割的稻田,满心焦虑,“虽说暑假学生不上课,可过几天还有培训,这个可不能不去。”想着,她咬咬牙,又弯腰继续挥动镰刀。

好不容易收割完稻谷,已是夕阳西下。肖敏看着堆积如山的稻谷,知道脱谷的任务还很艰巨。白天弟弟家也忙着农活,只能指望晚上弟弟妹妹来帮忙。

夜幕降临,弟弟妹妹才匆匆赶来。月光洒在院子里,三人开始脱谷。弟弟负责把稻谷放进脱谷机,妹妹在一旁递稻穗,肖敏负责把谷出桶。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与他们急促的呼吸声交织在一起。长时间劳作,肖敏的手臂酸痛无比,每推动一下脱谷机都要使出全身力气,却不敢有片刻停歇。

弟弟妹妹忙了一整天,很快就累得气喘吁吁。肖敏心疼地说:“你们要是累了,就歇会儿。”可弟弟妹妹只是倔强地摇头,继续埋头干活。就这样,在月光与星光的陪伴下,他们一直忙到深夜,才完成脱谷工作。肖敏望着脱好的稻谷,心里却没有一丝喜悦,只有深深的疲惫和对未来的担忧。

石山小学的王集成老师家也面临同样的困境。他家的田地全靠五十多岁的妻子段莉花一人耕种。王集成年纪大、体力差,儿子年幼,女儿远嫁,家中还有七八十岁的老人需要照料。

“你就不能多帮家里干点活儿吗?”段莉花满脸疲惫,眼中满是委屈,向王集成抱怨道,声音带着哭腔,“我一个人又要照顾老人孩子,又要种地,你倒好,天天在学校。双抢的时候,我累得要命,你也不回来搭把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