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繁露春秋 > 第15章 琢玉

第15章 琢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他一字一顿,力震午门,声声透骨,百姓惊呼,有老者痛哭失声:“大人无罪!”

俞清献话音未落,监斩官已然大呼:“速斩!封口!”

刽子手挥刀欲落之际,俞清献朗声大笑道:“虽九死其犹未悔——!”

刀光骤闪,热血溅朱门。

他头颅落地瞬间,竟仍双目大睁,遥遥望向人海。

一缕风拂起瑟若的面纱。她盈盈含泪,缓缓跪地,双手举至额前,深深一拜。

午门朱墙之上,有白鸽惊飞,绕天一匝,穿过日光直上苍穹。

三日内,俞氏九族尽除,老母伏剑自尽、妻服毒殉节,二子活投棘坑;而那曾同窗共读、朝夕往来的门生故吏,无论仕于朝内、藏于方外,皆被点名查办,或发配充军,或暗夜毙命,满京师一夕血雨腥风,直叫人人自危,噤若寒蝉。

梁述纵有权柄在手,却再难掩身后乱臣贼子之名,昔日士林清望,一夕尽毁。京中书坊暗刻《铁面遗疏》,儿郎争相传诵,称俞清献为“万世师表”。酒肆茶肆里,常有说书人拍案怒斥:“梁狗篡权,天理难容!”更有夜半墙上墨字忽现——“杀一俞清献,唤醒千万人。”

瑟若突发胃疾,卧病十日。再临紫宸时,素衣薄衫,步履从容,目光沉静如水。她不急不缓登阶入座,群臣伏拜,殿上落针可闻。议至枢务之机,她方缓缓抬眸,目光如炬,直视梁述,一言未发,却已有千钧之势。

梁述却是一笑,二人心知肚明:真正的棋局,自此一子,方始开启。

………………

瑟若接过侍女手中食盒,向祁韫微微点头,转身前行。那食盒样式朴素,也不笨重,可瑟若素腕纤纤,身影单薄,祁韫哪舍得让她负任何一物,欲替她拿着,却被她微笑摇头拒绝。

两人默默在林间穿行。祁韫见瑟若不时闭目深吸草木之气,似乎身上无形重担片刻略松,心中也温情涌动,神思遐往,不觉随之而笑。

行至蜿蜒山丘尽头,瑟若终于止步。

一丘黄土静静起伏,无碑无铭,唯立一简木牌,上书:“清献俞公衣冠冢。”

俞清献死后,因族人尽诛,竟无人收尸,是瑟若下旨将其遗骨迁回故籍,而京中百姓自发立衣冠冢,就埋在成祖朝名臣姚定的忠肃祠左近。

这衣冠冢素无雕饰,仅以三合土覆之,冢旁植有孤松一株,枝干苍虬。石阶尽处设一小石台,可焚香祭酒。每至岁末祭忠日,仍有百姓自发前来,或献纸钱,或献菊花,口称“清献公”,感其护国忠烈,清廉孤节。

俞清献去世那年,祁韫刚好被驱逐出京,故不知这衣冠冢之所在。

瑟若先将手中食盒轻轻置于石台上,取出清水一盂,自手心慢慢洒净石阶,又抚平黄土前斑驳青草,再取香三炷,于小石台凿孔处一一插稳。

祁韫替她点燃香枝,望着袅袅烟气腾起,二人皆沉默不语。

良久,瑟若方揭开盒中布巾,取出一碟素食、一壶清酒,将菜肴整齐布于石台,再斟一杯酒,双手高举,向冢前执弟子礼长拜三次。

祁韫也上香毕,肃然端身跪坐,两袖拢于膝前,十指合扣,额角俯地,叩首三次。一时间山间声息全无,只闻风中松涛低吟,似为应和。

拜毕,瑟若低声诵道:“清献俞公,瑟若不肖,承蒙垂教启迪,深恩在心,终身不敢忘。今日特来拜谒,惟愿在天英灵,明察阴阳,护我社稷清明,佑我百姓安康。”

祁韫却是心中一动,恍道:原来她字“瑟若”。皇帝之名,天下士子为牢记避讳都是知道的,为“璠”;想来她姐弟二人之名典出孔子“美哉,玙璠,远而望之,奂若也;近而视之,瑟若也”,她大名定是“玙”了。

诵罢,瑟若静立不语,惟双目凝望松下孤冢,仿佛天地寂寂之中,唯此一丘尚存温情。

祁韫起身后,知瑟若祭拜恩师情思盈怀,她一个外人不便在场,于是悄然退开几步,走到小径另一边,遥望着那云霞环绕的姚公忠肃祠九重塔。

不知过得多久,祁韫听到身后衣衫簌簌而动,瑟若轻轻走近,淡淡地说:“祁卿博雅,想亦熟知姚公掌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