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心中打鼓的婆子们,听到黛玉最后一句,大家多少松了口气,齐声应是。
一婆子忽而想到:“奶奶,这有的丫头连锄头都没拿过……我们有时如何督促得动啊?”
黛玉早料到有人提这一茬,神色未变淡淡道:“若是做不来田间地里的活,便来回我。我与小红说了,不能胜任者,便归柳大婶那边去养猪去,这便是简单活计,或是去马厩、鸡舍做喂养清洗的活计。往后府中有其他闲差,便也从她们中选人。若是手笨连这活都干不了,便去浣衣洗恭桶。府中不养闲人,总归一身气力不能白费了。”
此言一出,有人心中一凛,再无侥幸之念,有人则做他想。
黛玉顿了顿,目光扫过一旁的费大厨:“大厨房那边,若是有遇到可以留种的,便辛苦你们挑拣收存,给各处婆子们留着吧。”
费大厨一听,连连点头,笑着应承:“奶奶放心,定然用心办好。”
自从府中粮库充盈,伙食渐好,家里的仆人跟抱怨吃不饱时一样,不好直接褒贬东家,便将好态度都给了厨房的伙夫和厨娘。
费大厨不敢自傲,知道这其实都是东家管家好,自是府中最支持东家的人了。如今听得主母亲口安排,更是打定主意将事办得妥当,不叫主母失望。
费大厨有自作主张,说要叫厨娘们将处理瓜果蔬菜的厨余主动送去柳堤那边堆肥。
众人只见主母浅浅一笑,眉眼间露出一丝满意之色。
“此外,方才说了,各处田亩花圃都可以到费大厨那边领鸡鸭兔鱼去繁育。往后,裴总领他们在外出找回的活禽,都先放在你们大厨房那边暂养。”
费大厨这就为难了,他起身回话:“奶奶,这活禽一多,喂养、清理怕是……臭气冲天。我们那毕竟是做饭的……”
黛玉点点头,早有筹谋:“我已经划出马厩边上的空置小屋作为临时禽舍,你们喂养马厩时一并照顾。那里虽然紧挨着大厨房,但是也隔着二门院墙,加之马厩便在正院边上,我已交代裴总领安排家丁轮班早晚清理,秽气应该是进不了厨房。”
“至于猎物……”黛玉语气顿了顿,眉心轻拧,“辛苦费大厨一定要严加把关,不能让任何有尸变之兆的畜牲混进贾府,也不能贪图口腹之欲,私下烹食。”
黛玉说话虽是轻柔,却有理有据,无论田地耕作,还是家畜繁育,都安排得丝丝入扣,显然是早做功课。
虽是身在深闺,却不让大院里摸爬滚打的家奴们一言以蔽之。曾经手中诗书不断,从日日翻动的兵书,变成各式农书与世情文章,才换得现在目光沉静,声色如常,偏就叫人心服口。
府中账册如此,农事工务亦然。
黛玉向来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
即便她无法事事亲历亲为,但至少要做到,听得懂,问得明,看得破。
冬日府中的农事蓄养安排妥当,各管事回各处办差。
而参与议事的还有卜旌带入府的街坊们,他们则在一旁与贾府按定工契手印。
最后能进府,并且没有尸变的人不多。
除了安阳医馆的卜旌兄妹和医童女眷,还有木工坊的父子,儿子在官家当差的孤寡婆子,以杀鱼卖鱼为生的新婚夫妇,带着幼子的节妇,在街上以卜卦为生的老汉。
说实话,这些人在府中能提供的助益实在有限。
但亲眼见活尸如何吃人,又见亲友尸变、六识尽失,他们需要贾府的庇护。
黛玉清楚这不是寻常的开设粥棚,一次接济便各安天命的善举。
这些人既然入了府,在京中灾祸未平之前,他们极有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要在贾府吃住,同生共死。
甚至往后可能会有越来越多人寻求庇护,到时候帮?还是不帮?
不帮?黛玉于心不忍。
帮?贾府本就困难,开销用度皆来自黛玉的家私。
黛玉不可能长期养着这些人在府里。
于是便有了如今这般,让他们以工还赈。
在街坊眼中,贾府为杀人不偿命的薛家庇护,为虎作伥并不是什么良善门户,竟然不需他们卖身入府,而是议定工契。
他们也乐意。
有技艺者按手艺分工,额外还能有工钱。
像是安阳医馆的可以种植草药,为府中煎药治病,木工父子修筑工事,鱼贩夫妇负责打理大观园鱼塘。
至于没有手艺的,则在田亩中做工,便是那些妇孺老弱,也能分得一份看守院门的差事,换府中吃住。
在这末世中,存活已是天大的恩赐,但不代表人们愿意只靠怜悯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