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二奶奶念了一声佛,说道:“我的姑娘,你还嫌不够哇。江家也就是这几年,就这家里的日子多少人求也求不来,不说头先家里也出过好大的官儿,单说这些年,一般的乡绅人家也比他不过。江大爷今年才十三岁,比上仁哥儿也小了四五岁,怎么知道日后的光景。”
柳氏说道:“媳妇倒好,倒有个正经婆婆。”
柳二奶奶说道:“姑娘,话不是这么说,你不去许家,也受不起这么大富贵,得不了这个好媳妇。仁哥儿到底是你的亲儿子,儿子心里是忘不了亲娘的,姑娘享福的日子还在后头。”
母女两人正说着,忽然见柳二爷从西厢进来,见了女儿,说道:“我说你要半上午才来。”
柳氏站起身,说道:“爹这一向可好,女儿不能在跟前尽孝,还劳爹爹费心挂念。”
柳二爷歪在椅子上,说道:“都好,你在许家怎么样,听说许家的小儿子中了秀才了。才前头去吃酒,一府里人夸个不了。后来人知道府里的太爷是我的亲眷,都争着和我打听。不是仁哥儿说了媳妇,多少的好人家也挑拣个不尽。见仁哥儿说了人家,又打听那老二的。我许多日子不曾见他,如今许了亲没有,人物品性比着仁哥儿怎么样?”
不等柳氏说话,柳二奶奶说道:“一个知府人家的公子,没好媒说是怎么,也让你来说嘴。”
柳二爷瞪着眼,说道:“你看这无知的妇人,你也知道个好歹。”
柳氏说道:“老爷说忠哥儿年纪小,等过两年再说亲,先时也有媒人上门,都打发了。我劝爹也歇了这个心吧,他的婚事自然的有老爷和奶奶做主,我们问他做什么。”
柳二爷说道:“你看么,这都是无知的话。一个知府的公子他还能有皇帝爷的孙子金贵不成,玉姐儿四月里生了个儿子,说话这册封的诰命就要下来了。”
柳氏和柳二奶奶都惊得说不出话,半晌才问道:“此话当真么?”
柳二爷说道:“这是什么事,也敢胡说么。昨日大哥才与我说,我亲看了年哥儿的信,一点儿错不了。”
柳二奶奶和柳氏听了这话喜得不知道怎么样,只是嘴里念佛。
柳二爷说道:“我看这忠哥儿也是个读书的材料,年纪与年哥儿跟前的三姐儿年纪也相仿,与其说给人家,不如咱们两家亲上作亲吧,以后来往着也好看。”
柳氏说道:“好倒是好,只是怕家里不同意。”
柳二爷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说道:“这是什么话,一个皇亲还和他许家做不上亲么。多少人家求也求不来的好事,难道他家里还往外推。这事还等我和年哥儿慢慢说了再理论,你回去一个字也不要漏出来。”
柳氏答应了一声,向柳二奶奶问道:“妈,怎么不见弟弟?”
柳二奶奶说道:“前几日到你舅舅家去了,等下回再见吧。”
柳氏这才不说话。
柳二爷因为今日女儿回来,也不曾出去。柳氏伴着她爹妈二人,直坐到日头西斜,才坐了轿子回去。回了家也不换衣裳,先去前头见了许奶奶,说了一回话才回到自己院子。晚间许知观坐了衙,吃了饭,宿在了柳氏房里。
转眼过了月余,柳二奶奶着人捎了话过来,要柳氏回去一趟。许奶奶又寻些东西,让柳氏带着回娘家。柳氏起了大早,做着许家的轿子,往她娘家去。依旧是上回那个媳妇子接住了,柳氏知道她是新买的家人媳妇,人都唤她发大嫂。
柳氏依旧去了她娘房里,见她娘好端端的坐着,又见她爹也坐在一边,纳罕说道:“妈诓得我好,一夜不曾合眼,心里焦焦的。你老人家有什么事不能直说,要撒这个谎。”
柳二奶奶笑道:“我不说谎怎好教你出来。”
柳氏说道:“妈不知道,大娘性子容人,时常出来走动也不怪罪的。”
柳二爷说道:“你们娘们儿说话让人插不进嘴,今日教你回来,是有桩喜事要对你说。”
柳氏说道:“什么喜事,莫不是弟弟定了亲了?”
柳二爷说道:“你弟弟的亲事还没有着落,倒是我前日与你说得事有着落了。”
柳氏一想,猛然醒悟说道:“大哥应了亲事了?”
柳二爷笑道:“可不是,听说许家老二小小年纪中了秀才,极愿意。我也没把话说死,意思要你去探探他们口风,若是两下愿意,再托媒人不迟。”
柳氏说道:“这事还是要与老爷说,太太的话不大中用。不知道三姐儿多大年纪,模样儿如何。”
柳二奶奶说道:“她是六月初三的生日,今年刚十三,前几年你大嫂子回来的时候我见过一回,西施的模样儿,还胜你大嫂子几分,这几年想是出落得越发好了。”
柳氏说道:“我就拼着跟老爷提一提,成不成的也吃不了我。”
柳二爷说道:“打灯笼难寻的亲事,说成了,好儿多着呢。”
三人又细说了一回,等吃了晌午饭,柳氏依旧坐到日头西才坐轿子回去。柳氏先去上房里见了许奶奶,见江氏也在,说了一会儿话,柳氏先出来了.晚间许知观去了上房,一连三日都歇在许奶奶的房里。柳氏干等得着急,晚间让丫头们等在外头,见许老爷下了衙,就请了过来。
许奶奶知道了,也没说什么,吩咐丫头关了院门,早早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