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村靠近县城,勤快的人总能找到活干,不比乡下闭塞的村子,同样话传得也比乡下勤快些,一件事捕风捉影不要两天就传得变了形。可是村子里总有一些好打听懒散人说三道四,天气好的时候妇人也会拿了针线三三两两聚在一起闲话。村里的事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总是有新鲜的话头给她们闲磕牙。
桂枝刚怀上双胞胎的时候村里好久没见过双胞胎了,上一次怀双胞胎的是宋阿奶,生下了宋老四和他没活几天的姐姐。村里人惊讶:“这生双胞胎是不是也传人哪?老根娘当年是不是也生个双胞胎?”
“是呢,我记得还有一个女娃娃连月子也没过去。”
“怪不得宋老四命贵,他一个人身上担着两个人的福气呢。”
等桂枝产后血崩过世,闲谈的人少了些,大多数是悲叹桂枝是个苦命的人,靠山村生孩子的女人多了去了,多少年不见女人争不过孩子命了。别得村子不是没有女人生孩子去了的,只是这听来的闲话和发生在身边真实的事给人的震撼还是不一样的。
“这女人啊,生孩子就是一脚挂在鬼门关呐,谁也不知道阎王爷勾了哪个去。”
“哎,桂枝命苦啊,桂枝娘也是生孩子去的,你们说春芽是不是也是这个命?”
“春芽已经定给赵家了,你们不要咸吃萝卜淡操心。”
“桂枝家这两个闺女,哦不三个闺女,我看是难。”
“春芽要不是定了赵家,我都想要这样的儿媳妇,女人就是要能干。春苗和那个小的才是真的难。”
“女人要多能干做什么?最重要是能生儿子!你说宋家也是奇怪,娶回来的儿媳妇个个能生儿子,不像我家那个屁股一撅一个丫头,屁股一撅一个丫头,真是气死人了。”
“你气什么,只要儿媳妇在,总有生儿子的那一天。”
“这倒是,你们说宋老根还不够四十呢吧?会不会娶个黄花闺女回来给春芽做后娘?”
“宋老根五个孩子,谁家眼瘸了把闺女嫁过来做五个孩子的后娘?”
“宋老根在城里做大师傅呢!如今春芽又做了宋盐菜的大师傅!整个靠山村还有比他们家更能赚铜子的?我家也就是没闺女,有闺女就嫁过去,宋老根年纪大,要他五个金元的聘礼不是难事。”
“哎呀呀哎,五个金元,你也说得出来?谁肚子这么金贵,生出个金娃娃来。”
“你们说宋老根家里有钱不?”
“肯定有,你没见他家买牛了。”
“桂枝也真是命苦,活着的时候拼命干,宋老根也舍得不得买头牛回来。她这一走牛立刻买家来了。”
“你们不知道,桂枝力气大着呢,一个人能顶两个男人。我儿媳妇要是也这么能干,我也不买牛。”
“哎哟,说得跟你家买了牛似的?”
等宋老根和宋阿奶前后脚走了,村里人不免惊讶老宋家这是什么命?一时双胞胎克亲的话甚嚣尘上,柱子跟村里人闹了几场,连村长也出来阻止过。后来春芽和赵三石退亲,靠山村人更是议论纷纷。
“不是说,这大雪不是木头和林子带来的吗?”
“谁知道呢,今年日子难过了。”
“那个谁退了宋家的亲,你们说是不是怕了?”
“我听说是宋家主动退的亲,如今春芽自梳了,说以后再不嫁人。”
“为什么啊?赵家三小子人不错啊,踏实又肯干。你看他胳膊上的腱子肉,一看就是个有力气的,春芽嫁了他保准夜夜能吃饱。”
“怎么你家汉子没喂饱你?又看上年轻小伙子了。”
“我家那个不行,大家伙都知道,你臊不着我。你们说宋家为什么退亲啊?赵家不错啦,配春芽配得起。我看宋家是女孩儿太少了,这才自家金贵起女孩来。这女孩子养大了不换点聘礼回来留在娘家吃一辈子粮食么?”
“春芽能赚钱着呢!是我有这么个闺女也要在家里多留几年。一年十多个银元啊,你们哪个赚得来?”
“宋家不是留着春芽在家里养着几个弟弟妹妹吧?”
“宋老大能干出这种事?”
“宋老四一开始不是养着木头林子的,现在也送回来了。所以说啊还得是亲爹亲娘,叔叔伯伯能养你几天呐。”
“哎,你少说两句,我家可是指着宋老四那几个油菜萝卜钱呢。”
“哎呀,我就着这么一说。哪里有叔叔伯伯一直养着侄儿侄女的,宋老四养木头林子那么久,换别人早不干了。”
“是呢,宋老四多有担当。”
后来春芽去府城,村里人不免猜测春芽是不是怕被克了,躲了出去。
“春芽去府城了?丢下那么一大家子?”
“是呢,你们说是不是避出去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