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老四对着柱子说:“当家不是谁抱着钱匣子就算的。你要知道家里有哪些收入,哪些支出,要会量入为出的过日子,要将一家大小的日子都安排到了,不能寅吃卯粮,也不能蒙着头不留一点余钱。”
宋老四抱起林子站起来说道:“柱子你掌家,好好想想,接下来的日子要怎么过,家里有什么出息,你们又有哪些花销,日子要怎么过。”
宋老四将林子送去了二春家,回来看到柱子在桌子边划拉半天家里也就有点粮食,至于要吃多少油,要买多少肉一点数也没有。等宋老四进来的时候,柱子连忙站起来,捧着钱匣子对着宋老四低声说道:“四叔,我不会掌家。”
宋老四在桌边坐下,指点着柱子:“你家有三亩水田,一季能收一千二百斤稻谷,税粮二百四十斤,剩余的稻谷大约能碾七百斤米粮,你们五兄弟姐妹,一人还不够一百五十斤米,一天一人半斤米,现在也就木头林子能剩下点粮食,你们仨都不够吃。你家还有两亩旱地,麦子一年能收两千五百斤,税粮五百斤,就算面粉碾得粗一些,也就一千五百斤左右的面粉,,你们五姐妹一人三百斤左右,一天也不足一斤面粉,加上半斤米,木头林子和春苗是够吃了,春芽和柱子是吃不饱的。”
柱子看看木头张嘴想说什么,又低下来头。
宋老四接着说:“现在木头林子小,你们家光吃粮也勉强够吃,只是你们家粮食一粒也卖不得了,地里的出息除了填自家几张嘴,生不出一个铜子。”
宋老四拿过春苗拿来的筷子,放在一边继续说道:“往年收了麦子你家旱地是种菜的,今年开始种高粱,柱子你也看到了,两亩旱地才收了五百多斤,税粮就要一百斤。高粱米不如大米好吃,我估计你家高粱还放在仓库里,一个人一年一百斤不到,一天不足三两高粱,还是带壳的,就算这样柱子一天顶天才一斤八两粮。”
柱子低头算了算自己一顿能吃两碗蛋炒饭,三个卷子,五个包子不吱声了,全家就他最能吃,一个人吃得比其他姐弟四个加起来还多。
宋老四看着柱子说道:“这是你家能收到的粮食,还好你家粮食勉强能吃饱,地里虽说没有更多的出息,只要不遇上荒年,你家也不用花铜子买粮吃。柱子去过碾坊,你家一年碾米磨面要多少铜子?”
柱子扣着手指头算了算,就算不用驴子,一年也不止一个银元,他一个人推不动磨,柱子默默将驴子费用加了上去才答道:“一年要两个银元。”
柱子看着一摞筷子不出声,宋老四点数出两根筷筹放到一边,他看着宋阿爷问道:“孩子们不知道,阿爹你知道,不管是稻种麦种还是菜籽,种子定期要换的,每年买种子是一笔不可缺少的开销,你算算要多少钱?”
“两个银元够了。”宋阿爷想了想,“有时候可以换种,菜苗和瓜苗会贵一点。”
宋老四又点出两根筷子放到一边,接着问柱子:“我好多年不种地了,你知道每年镰刀犁耙这些有损耗的吧?”
柱子盯着宋老四不明白他说得是什么,一会又看向宋阿爷。宋老四也跟着看向宋阿爷:“柱子家里这些农具都有吗?”
“柱子家里只有镰刀,犁耙一直用老大家的。”宋阿爷看着宋老四想说什么,又停住了,看向柱子说道:“这些家伙事要保养要添置,一年总要两个银元的,镰刀钉耙你们要爱惜着用,这些铁器贵着呢。”
宋四叔又加了两根筷子,指着面前一堆筷筹向着柱子说道:“你数一数。”
柱子抓过筷子数了数:“一共六根筷子。”
宋老四看着柱子说:“六个银元,这就是你们家什么都不买光种地需要的花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