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综]废太子穿越记 > 第425章 木匠天子(六)

第425章 木匠天子(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光禄寺,九寺之一,一个臃肿且贪腐严重的机构,又一次被胤礽当成了血包。

皇帝彻查光禄寺贪腐的圣旨下发内阁和六部之时,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亲自带队,查抄了光禄寺,封存了所有账本。

由于事发突然,光禄寺官员根本来不及烧毁这些账本,只能看着这些鹰犬破门而入,夺走账本。也有人试图毁掉账本,后果就是被锦衣卫一刀拍在脸上,拍得那人吐出两颗牙,锦衣卫冷面冷声:“锦衣卫奉旨办案,如遇抵抗,即刻捉拿!”

不待此人反应过来,立刻有锦衣卫上前将此人锁拿起来,看这人的动作,就知道他平时肯定贪了不少东西,不然怎么会锦衣卫都到了,他还在冒险烧账本。

锦衣卫的动作引起了朝堂各方的关注,得知皇帝这回是冲着光禄寺下手,有人担忧,也有人拍手称快。

毕竟,光禄寺的茶汤早就被人贴了大字报嘲笑了。

朝堂上下,谁不知道光禄寺的官员明目张胆地贪腐呢!

光禄寺的糊弄由来已久,连着几代皇帝都吃小厨房做的菜,兴许是为了明君的名声,他们从来不彻查光禄寺,生怕别人说他们颇为重视口腹之欲。

也许是他们没能预料到继位的新君会朝他们下手,做的事情都不遮掩。事情一出,四处找人求情的,像无头苍蝇一样乱窜的,东厂早就盯着,立时将人逮了起来。

有人喊冤,东厂的人狞笑:“冤?光禄寺里还有冤枉的?别人不知道,咱家在内廷还不知道吗?嘉靖老皇爷在时,压根就不吃你们做的菜,外夷来朝,你们拿生肉糊弄人!丢脸都都到外夷面前去了!连皇爷的后妃想吃点好的,都得看你们的脸色!还敢喊冤?”

“来啊,上大刑!皇爷说了,要听实话!”

很快,根据抄来的账本,以及锦衣卫线人、东厂番子的情报,一大批官员、厨役被抓了。

光禄寺几乎空了一多半,而锦衣卫的诏狱……诏狱也不是谁都能进的,像厨役什么的,压根就没资格进诏狱,也没办法被锦衣卫看在眼里,只能交给顺天府看管,顺天府大牢一时间人满为患,甚至还出现了画地为牢的场景,就因为贪腐的人太多。

北京百姓听说了,纷纷来瞧这大明朝开国第一遭的热闹。他们也不靠前,就远远地看了几眼,议论几句。有胆子大的,知内情的,“呸”了一声:“活该!”

无亲朋故交在光禄寺的,自然看个热闹就回去干活了,甚至希望此事过后,光禄寺那些贪腐之人能被一网打尽,每日的工作餐不求多奢华,至少能让人填饱肚子,别天一冷盘子里尽是冷凝的猪油,让人无法入口。

有门生故旧在光禄寺的,就开始担心了。不说别的,明朝官员座师、门生、同乡什么的,那都是被视为一党的,你的同乡出了事,你不救,你躲到一边,会让大家寒心的。以后你出了事,也没人会救你的。

有些官员不得不来找胤礽,胤礽也很好说话,死罪可免,拿钱来赎,还根据犯事官员的不同等级、贪腐银钱的多少、所犯罪行的轻重,设定了不同的赎金。

嗯……怎么说呢,刚好在肉疼,还能拿得出来,还不会伤筋动骨的程度。

皇帝摆明了就是在掏他们的口袋,但是他们不得不掏这个钱。

不然,下次他们犯事,就不会有人管他们了!

户部尚书李汝华对皇帝此举是举双手赞成,此公在朝中不结党不勾结不偏袒,每年都尽心竭力地调控财政,因万历年间三大征,国库空虚,他正着急,皇帝就送来了一大批“肉票”。

李汝华很是高兴,也不再念着福王府那泼天富贵了,派了人整日跟在去求情的官员屁股后头,按着饭点问:“交赎金不?”

大明官员:又是颜面扫地的一天。

有人看不过去,问李汝华:“李公好歹也是万历八年的进士,这般行径,当真有辱斯文!”

李汝华才不管呢,他举起手中的账本,笑容满面:“斯文能当军费用吗?”

来人悻悻而去。

李汝华不仅亲自派人要账,还给胤礽提了建议:怎样完善这个制度,什么人能赎,什么人不能赎。要明确一点,交赎金的目的是免除死罪,但此官到底还是触犯了大明律法,应该让他自己以不同形式赎罪。

胤礽由此传来刑部尚书黄克缵,此人同李汝华一样,都是万历八年的进士。黄克缵引经据典,为完善这个制度提供了不少帮助,至少使这个制度都有明确的大明律法支撑。

君臣三人都很满意。皇帝户部尚书拿到了钱,刑部尚书发挥了专长,犯事官员也有了去处,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就这样,等到腊月的时候,国库进账不少,起码不是胤礽刚登基时那副惨淡的模样了。

孙慎行趁着皇帝心情不错,前来劝谏:杀的人已经够多了,现在马上就过年了,该停停手,让京城百姓过年了。

要知道,从皇帝登基到现在好几个月了,西市就没消停过。从一开始的谋害先帝的李可灼、崔文升等人,到郑氏的亲眷、通敌卖国的晋商,再到现在贪腐到朝中众人都看不下去的光禄寺官员、厨役,西市斩了一批、剐了一批、扒了一批,血腥味好几个月都散不掉。

西市在哪?西四牌楼,北京非常热闹、非常繁华的一条商业街,一到年节,那都是人山人海,吆喝声、讲价声络绎不绝。

现在呢?好几个月不停地杀人、流放人,西市早就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儿。北京城的老百姓即便从小就知道西市就是刑场,也有些接受不了。

眼瞅着就要过年了,京城一点儿过年的气氛都没有,无论是朝中官员,还是百姓,天天战战兢兢。本来这几年就动荡不安,萨尔浒之战惨败,两位皇帝接连离世,现在好不容易熬到过年了,揣着银钱想去街市买点年货,结果刚一进接口就闻到了血腥味,看到了几百个脑袋迎风飘荡……

“大过年的”和“来都来了”都不起作用了。

孙慎行:陛下,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治国须张弛有度啊!

胤礽:善。

于是在腊八这天,命人撤去了西市示众的脑袋瓜子们,封亲弟朱由检为信王,赏赐了几个臣子,又命人施粥。所有人都轻轻松了一口气,没几天,西市的店铺又开始热闹起来了。

中国人的想法:别管这一年有多闹心,过年的时候必得和和气气、乐乐呵呵。

好消息:京城的确有了过年的气氛。

坏消息:皇帝的三个亲叔叔,惠王、瑞王和桂王也是这么想的。三人也不知道听了谁的撺掇,同时上折子请继续修建他们在封地的王府,还要求今年年礼要加一倍。

之前因为神宗和光宗丧葬费用捉襟见肘,胤礽直接命人暂停给三位藩王修建王府。三人原本就憋了一肚子火,只不过朝廷的理由非常充分,他们怕被人骂不孝,便是有什么也只敢躲起来说。

后来接到皇帝命令,让他们去送福王,三人即便再不情愿,但圣旨已下,三人也只得在锦衣卫的“护送”下,送福王上路。

福王自然是不肯认害死先帝的大罪的,还以为是亲爹神宗在的时候,不但摔了毒酒,还要冲出王府,嘴里不干不净,一个劲儿骂新帝,最后被锦衣卫强压着灌下毒酒身亡。

就连福王的儿子,皇帝都没放过,一样命人赐鸩酒。

三人胆战心惊地看完,待锦衣卫确认福王已死后,才相互搀扶着,哆哆嗦嗦地回了王府,裹上被子瑟瑟发抖。

当时是很害怕的,生怕皇帝侄子杀红了眼,把他们也给杀了。但几个月以来,大侄子都没动手,反而又是杀晋商,又是杀贪官的,搜刮了不少银子,却还是不许他们修王府。三人心里的害怕早就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愤怒,又被其余宗室挑拨几句,什么“你可是神宗皇帝之子,当今的亲叔叔,当今再怎么杀伐决断,今年也才十七岁,他已经杀了福王,总不可能把亲叔叔都杀了吧?你先上折子,我们随后”之类的话。

明朝宗亲本就是无法无天的性子,尤其是瑞王朱常浩,他还要添一条属性:脸皮厚还不要脸。

他到了二十五岁还没能成婚,群臣请奏,神宗也不管。这人就天天到户部去要结婚费用,拿了十八万,还说这点钱买冠服都不够。

因此,他不单自己写了折子要钱,还让桂王和惠王一同上表。

胤礽没理,钱也不给,工程依旧暂停。然后,然后瑞王就又发挥自己不要脸的精神,天天去户部坐着要钱了,户部官员烦不胜烦,可偏偏瑞王身份贵重,打不得骂不得,户部尚书李汝华苦着脸来找胤礽:求求陛下了,把瑞王弄走吧!

胤礽都要气笑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