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官场,官员被弹劾是一件非常常见且应该的事。
被人弹劾,还能说明你这个人被注意到了。不被弹劾,说明你就是一个官场上的小透明,连被人写奏折弹劾的价值都没有,整个大明官场,有你没你一个样。
方从哲入官场多年,也做了多年首辅,被人弹劾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当年还是万历老皇爷在位的时候,建奴的军队攻破了抚顺,朝野震动,他就请求罢免自己的官职,在家躺卧四十多天,内阁空虚无人。万历老皇爷再三抚慰、挽留,他才起身处置事务。
方从哲也是熟知官场规则的人,但是这一次的情况不大一样,他心中隐隐有了危机感。
他悄悄来找泰昌老皇爷的大伴王安,想着向他打探打探消息。方从哲出手很阔绰,一袋金豆子,王安伸手掂量了一下,很是满意,揣到衣襟里,对有些惴惴不安的方首辅说道:“当日,皇爷摆明了是要彻查先帝驾崩真相,李可灼进献红丸,罪无可恕,首辅怎的还要嘉奖于他啊?”
方从哲闭了闭眼睛:果然是因为这件事。他可以为自己找出一百种理由辩解,什么为先帝名声考虑,但他知道继位的少年天子明白他内心的想法——就是想试试新君的份量,想要压传闻中懦弱的新帝一头,这也是文官集团常用的招数。
王安像是看出了他的心思,直截了当地劝道:“泰昌老皇爷继位仅一月便山陵崩,皇爷想要查清事实,既是为子的孝道,也是后继之君应为之事,首辅为何要屡屡包庇罪魁祸首呢?”
说罢,他向方从哲躬身行礼,离开了。
方从哲落寞地站在原地,秋风一吹,不禁打了个冷战。
王安说得对,从一开始,他就不该阻拦新帝去查先帝驾崩真相,纵使想试探、打压新帝,也不应该想着释放进献红丸的李可灼,因为这事他不在理,而新帝占据高地。现在新帝拿着这个理由要办他,也没有多少人会阻止,因为这个事不合乎大义。
王安回去后,直接将方从哲给他的金豆子交给了胤礽,胤礽接过,掂量掂量,非常不满:“方首辅很有钱嘛,能拿这么多打探消息!”
相比之下,朕好穷啊,国库好穷啊!
想到被抄的福王府,王安敏锐地觉察到新主子对“钱”非常敏感,因此也不敢说什么,只得装傻,光笑不说话。
胤礽也知道他这人谨慎,也不再拿他调侃,“你倒是乖觉,知道把钱给朕。”
王安很是恭敬,“皇爷信任奴婢,奴婢也不能辜负皇爷的信任。”开玩笑,宫里宫外都被整顿了一番,郑氏的财物、李选侍的财物,以及远在天边的福王府的田产、财物,都被充公,可见眼前这位主子是个雁过都要拔毛的,宫里死了不少人,空出了那么多位子,那些小宦官都眼冒绿光,想要往上爬呢!
他谨慎一辈子,可不能因为一件小事晚节不保,被发配出宫养老去。
胤礽又问:“你现在是司礼监秉笔太监?”
王安说是。
胤礽点头,想着也没有其他合适的人手,就让他接着做秉笔太监,掌管东厂了,王安自是谢恩。
接下来的事情就如同方从哲想的那样,朝中对他的弹劾愈演愈烈,而新帝面对这些弹劾,没有反驳,反而是扣中不发,这也让那些官员们看到了苗头,接着弹劾方从哲。
新帝自登基以来,先是逼李选侍殉葬,后圈了郑氏和福王一家,郑家满门也被下狱议罪,接着赐死福王府全部男丁,又让先帝的兄弟、自个儿的皇叔去观刑,摆明了这是个硬茬子,他还能放过一直和他作对的方从哲?
再说了,方从哲本身并不干净,自个儿把把柄送到大家手里——想要厚赏李可灼,这是脑子被门夹了,还是被驴踢了?
或者他就是单纯地作威作福惯了,不把新帝放眼里?
一时间,群臣的弹劾如雪花一般。
其中,礼部尚书孙慎行和左都御史邹元标上了两道令人瞩目的奏疏,孙慎行指出:“从哲纵无弑君之心,却有弑君之罪。欲辞弑之名,难免弑之实。”
终于,胤礽下令,将方从哲暂免首辅之位,下诏狱,听候发落。
而崔文升和李可灼等人,也早就被押赴刑场,或斩首或凌迟,亲眷也俱被发配。郑家诸人,也因各自罪行而被判斩首、发配。
至此,红丸案告一段落。而由于胤礽来得早,西李还没来得及行事,就被胤礽送去陪朱常洛,移宫案在这里也就没有发生。
接下来,他有正事要忙,宗亲、江南税款,以及占据了大半个辽东的建奴,此时正是他家老祖宗努///尔哈赤在世,率领开国五功臣、四大贝勒对明廷虎视眈眈,至于藩属国朝鲜,胤礽都不稀得说。
虽然他是爱新觉罗家的灵魂,但是在哪个山头,就要唱哪个山头上的歌。
所以,对不起了老汗王!
胤礽毫无诚意地向努///尔哈赤及皇太极等人道了一个歉,投入了紧张的政事中。
胤礽知道自己的短板,他的军事才能并不出众,也没练出来,但他知道一个道理:能火力覆盖的,一定要火力覆盖!这世界上,再没有比火力覆盖更有效的方式了!
建奴的骑兵强,不好意思,一个炸弹炸过去,他还怎么强?
况且,要不是出了个李自成,后金哪能那么容易入关。要不是南明昏招频出,各派争权夺利,大清哪能那么容易夺取天下?
以前作为爱新觉罗家皇太子,看南明史,总觉得对手实在可笑,活生生把江南那么好的地方送给了大清。现在,作为大明皇帝,老朱家的后人,再看南明史,只觉得血压都上来了,年纪轻轻差点患高血压。
鬼差也很唏嘘:“要不后来怎么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呢,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南明这是亡国了也要内斗,斗成这样,能不亡国吗?”
胤礽忍不住伸手捂住了眼睛,这群所谓的精英文臣真的是够了。也不想想,大清看到了他们是怎么斗的,也看到了他们内斗的后果,还能像以前那样对待他们吗?
算了,说回眼前。
想要制造《大明风华》世界里英国公用来打瓦剌的手榴弹和炮弹,需要足够多的原材料和人手,也就是需要足够多的银钱。而现在,他很缺钱,把郑贵妃和福王府的钱拿过来了,也不抵用,何况福王府的财物得先用作边军饷银——本来就打了败仗,再不发饷,辽东边防还能防下去吗?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军火,确实是费钱的东西。
胤礽早就盯上了晋商,已经派人去查抄晋商,与建奴有生意往来的,一个都不许放过。
晋商,被称为明朝的掘墓人。
众所周知,游牧民族没有各类轻工业和手工业,也没有冶炼的工艺,连纺织工艺都没有,粮食紧缺。
萨尔浒之战后,明朝便单方面关闭了针对女真的贸易关口,希望将经济水平低下、物资匮乏的女真政权困死在东北。
但是,贪婪的中原商人不惜牺牲国家利益,不惜背上全族人的性命,也要铤而走险,去挣那份昧心钱。他们分水陆两线向后金靠拢,部分从海上出发,经黄海和渤海向辽东出发,但是因为有山东登州水师和辽东毛文龙的存在,所以这条路能进辽东的人不多。而另一路却是走私的重点,那就是范永斗为代表的晋商八大家领衔的商人集团,通过其遍布蒙古的商路,源源不断地为后金供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