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明这边新帝刚一登基,你就骚扰边界,你这是在存心的嘛!
对此,杨士奇表示:务必要打回去,还得把瓦剌打疼。
倘若这次大明流露出一点软弱的苗头,那以后瓦剌说不定就越来越过分,不把大明放眼里了。
对他的回答,胤礽表示满意,感觉这大明的臣子还是有那么一点骨气的,不像大怂。他要是穿到宋朝那边,即便再有雄心壮志,在打赢了也要岁币的大怂,也没有办法了。
估计也只能大开杀戒了。
欢脱这么明显的试探,除了不满明朝边市政策,再就是试探大明的深浅了,所以,“杨相,尽全力去打吧,如果能抓来是最好的,抓不来,就把他打疼。”
省得以后再出麻烦事。
哦忘了说了,欢脱就是那个十分出名的也先的父亲。
杨士奇恭恭敬敬应下,心想不愧是太宗的后人,张嘴就是要把欢脱押来北京,了。但是根据他对如今边防的了解,能打退欢脱都已经很不错了,至于把他抓来献俘于太庙前,实在是有点异想天开。
太/祖太/宗都没做到的事。
胤礽:“……”
唉,看来把欢脱一家人抓过来组成歌舞团给他跳舞是不可能的了。
难道真要眼睁睁看着瓦剌越来越强?胤礽想了想,让杨士奇离开,派人传徐滨,让徐滨派锦衣卫去瓦剌刺探情报兼搞破坏。
接到命令的徐滨:“???”小皇帝搞什么,要对瓦剌用兵吗?
胤礽理直气壮,“卧君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有瓦剌在上边,朕觉得半夜睡不安稳!天子守国门,朕迟早要给大明的国门清理一下垃圾!”
徐滨:“……”皇帝年纪虽小,却很有想法。
行吧,大明几代君主都是“战吗?战个痛快”,仁宗虽然没上过战场,但太宗靖难时,他可是守着北京城呢!小皇帝是他们的血脉,自然也安分不到哪儿去。
只要不是现在就叫着征讨瓦剌就好。
徐滨领命而去。
胤礽则打开自己的小本本,只见上面已经写了好几列,红薯、玉米事关百姓衣食住行,红衣大炮、边防是军事,用牛痘治天花造福百姓,还有一直被荣养起来的宗室、妃嫔殉葬、贞节牌坊……
林林总总,写满了小本本。
旁边,王振递上一支饱蘸浓墨的豪笔,胤礽接过,在上面写下了“东瀛岛金银矿”。说实话,他眼馋那座岛上的金矿银矿好久了,可能是由于板块碰撞,那座岛上的金矿银矿比自己家里的多多了!
现在东瀛还是室町时代,足利幕府时期,他的金矿银矿都还好好的吧?
胤礽实在是记不清东瀛是什么时候起开挖金矿的,但这并不妨碍他给那片地上的金银矿贴上自己的牌子。
废话,以后整个岛都是他的,岛上的矿石自然也是他的!
但是要怎么把他的矿石从目前还不是他的岛上拿回来,还得慢慢计划。
胤礽奋笔疾书,严肃的小脸上眼睛都要变成金色的了!
写到后来,他就卡壳了,想不起来还要做什么,但他清楚地记得还有东西没有记上。
想来想去,他也没想起来。
直到晚饭时间,看着桌子上那浓油赤酱实在不符合养生常识,卖相也没有那么好的菜,胤礽的脑子里忽然之间就冒出一句话:
“光禄寺茶汤,太医院药方。”【2】
想想明朝皇帝那莫名其妙的死因,再看看眼前这桌子色香味全没有的菜……
呔!胤礽的小爪子一下子拍在了桌子上——桌子没动,他的手拍得生疼。
今天服侍一旁的王振连忙上前要查看祖宗的手,却被他阻止,“去传兴安、金英还有徐滨来!”
他终于想起来要做什么了!
于是,在宣德十年,新帝还没有改元的时候,大明朝堂有不少朝臣因为贪墨、渎职被小皇帝送去追随先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