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禄寺的职能、部门,各朝各代都有所不同,但大多数都负责皇家日常饮食、宴会、礼仪等。比起六部内阁自是显得有些清闲,但是实际上,光禄寺是个捞油水的好去处。
光禄寺厨料除正供外,杂派之物料,系远方州县产有者,或令税粮折纳,或以该征税课钱钞收买,差人解送应用;系京师近地产有者,则径以各处解到税课钱钞收买,不必坐派。——《明史·食货志》
众所周知,采买是个油水很大的工作。在为皇家采买所需的过程中,谎报价格、假传圣旨什么的,也时有发生。
再加上光禄寺有着近万人的厨役,这些人的津贴和盘缠、日支和月粮都是由朝廷负责的,包括这些人的亲属,朝廷也有给他们钱粮,所以在光禄寺,贪墨什么的,都是常见现象。【1】
不贪才是另类。
而且他们不仅贪,本职工作也做不好。嘉靖皇帝就曾经抱怨过,“今无论祖宗时,两宫大分尽省,妃嫔仅十余,宫中罢宴设二十年矣。朕日用膳品皆下料,无堪御者。 ”
茶汤是光禄寺为祭祀活动准备的一种小吃,将秫米(高粱米)、糜子等磨成面粉状待用,需要时用滚开水把面冲成稀糊状,再加入红糖、白糖、青红丝、芝麻、核桃仁、什锦果脯、葡萄干、京糕条、松子仁等调料,即可食用。
有点类似于东北的油茶面。
在冬天忙完祭祀,喝上一碗热乎乎又有高热量的茶汤,的确是一件舒服事。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光禄寺的茶汤缺斤少两、质量下降、粗制滥造,就被人当成笑话了。
不仅如此,光禄寺还丢脸丢到外夷宴上去。
明朝很注重外交,更注重藩属国来访,一般都会赐予来朝贡的藩属国高于其朝贡的上次,也会在宫中赐宴,款待来朝贡的藩属国。
“窃惟四夷来贡者,募化之诚,朝廷优待者,柔远之道。”
然而,光禄寺硬生生在这方面丢人。
成化时期,兵部右侍郎马文升曾因此事上奏皇帝,“朔望见辞酒饭甚为菲薄,每碟肉不过数两,而骨居其半;饭皆生冷,酒多掺水而淡薄无味,所以夷人到席,无可食用,全不举箸。……安南、朝鲜知礼之邦,岂不讥笑? ”
万历二年出使北京的赵宪在其《朝天日记》中写道:“至阙左门内光禄寺,以酒饭饷于树下。下至下人,皆设距床。前设果肉甚盛,肉是生猪肉也。”
到明朝末期,这种情况越发严重。
崇祯九年,出使北京的朝鲜使臣金堉在其《潜谷先生遗稿》中记载了两次就食光禄寺之场景,“(初七日)命宣酒饭于光禄寺庭中,列桌设馔,各司下人,环立以待,
未到十余步,一人攫取一桌之馔而走,诸人争先攫取,片时而空。……(二十六日)诣光禄寺,宣饭如前,只一杯酒,菜羹一器,无他物。”
而明朝初期,却不是这样。
明前期,来京使臣多对光禄寺之宴食赞美有加。
天顺三年,朝天使臣李承召曾感慨光禄寺所供下马宴之丰美:“大官丝络送珍馐,宫壶潋滟流霞液,今朝中使下九天,戋地开筵示恩渥,山珍海错罗方丈。”
这也投射出一个王朝无可奈何的衰落,明王朝的腐朽,从光禄寺外夷宴就可以看出几分。昔日天//朝上国的繁荣景象,也只能从前人的回忆中得到一二分了。
一想到给那群棒子留下这样的印象,胤礽整个人都不好了。说不定这群棒子回去之后还会说“宗主国根本就没什么好吃的”,他的眉头都忍不住一跳!
然后这群人的后代把麻辣烫称作“韩式麻辣烫”,把冰糖葫芦去掉冰糖直接串水果,更有那臭不要脸的,把汉字说成他们发明的,说这话的人还是有名一作家!
要不是他们那地方全是山地,土地也不肥沃,早把那片地打下来种粮食了!
再看看太医院,这个就更不用说了,想想正史野史里,明朝皇帝那些神秘的死因,以及传说中“投剂乖方”治死宪宗和孝宗的刘文泰……
说不上光禄寺和太医院哪个更烂了,一个要他的钱,一个要他的命!
胤礽再度传来徐滨和兴安,命令他们各派人去查太医院,这是有关生命安全的大事。至于光禄寺这种,就交给王振了。
胤礽命令一下,金英和兴安齐刷刷看向王振,怎么也想不到小皇帝竟会把这件事交给素来不受重视的王振。
但对于王振来说,这一刻他仿佛听到了天籁。他被先帝安排在东宫,但小皇爷从做太子开始就不怎么重视他,他更重视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这下好不容易有差事落到他身上,还是越过两位老大落到他身上,王振觉得心花怒放,空气都变得香甜了一些。
他尽力压制住激动的心情,跪在皇帝面前叩头,“奴婢遵旨。”
金英和兴安同时蹙起了眉头,觉得这个奴婢不安分。两人不约而同地决定,过后一定要好好敲打他,在他身边多放几个人。
而这也是胤礽希望看到的局面——王振就是那把锋利的刀,用这把刀去干一些脏事,等到这把刀污了,就可以丢掉了。若是这世的王振懂分寸,不背地里做一些蝇营狗苟的之事,给他个善终也是可以的。
但胤礽估计,以王振的脾气,真的很难。
& & & & &
朝臣们简直服了这个小皇帝了,先帝走了还不到一年,如今还没改元,他也还没亲政,就开始动起光禄寺和太医院了。
如今的光禄寺还远远不到后来被人贴大字报嘲笑的地步,但光禄寺贪墨、吃空饷、采买猫腻,朝臣们都是清楚的。更因为光禄寺负责提供的午食还不咋的,许多朝臣深受其害,因此小皇帝要查光禄寺,他们大多拍手叫好。
但问题就出在,小皇帝派出来的人下手也太狠了!
那个叫王振的宦官,就差把光禄寺的皮给揭下来了。
当然,这也是光禄寺太贪了。
就凭那个王振查出来的东西,放在太/祖时期,统统得被扒皮揎草。
而且,看小皇帝这架势,是不准备轻易放过这些人的。
不是没人去找过张太皇太后和胡太后,但是胡太后那是“我儿子做什么都是对的,你们居然还敢不听”,朝臣们没办法,再去找张太皇太后。但是张太皇太后可是在永乐年间就说过,御膳房的豆角做得像牛皮筋儿一样,仁宗和宣宗爷俩儿都不吃,要吃小厨房做的那种。
如今皇帝要彻查光禄寺,她也只会拍手叫好,顺便再把去求情的臣子给骂了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