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饭吃得胤礽胃疼。
先是朱祁镇坐不住,不是说他顽皮,而是他身体站不起来,在椅子上也坐不住,旁边的宫女一个劲儿地扶着。
再是女主孙若微,胤礽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她,总之她就是摆出一张厌世脸面对所有人,除了她的儿子。
居然还有人说这是高级脸!
咋的,我们都是低级脸?
在饭桌上看见这张脸,还能吃下东西吗?
还有朱瞻基身体虚弱声音虚弱,胡善祥有些得意还有些担心,张太后极力想表现皇室家庭的和谐,但是所有人都面和心不和。
这顿饭很是闹心。
饭后,胤礽直接被朱瞻基带走了,胡善祥明显舍不得,但朱瞻基根本不给她接触胤礽的机会,可能是她当初“生个孩子,他们家的天下我们家要占一半”把朱瞻基给吓到了,生怕太子受她一点儿影响。
回去以后,胤礽就开始回忆明朝历史,想想自己要怎么做,朱祁镇朱祁钰两兄弟轮番上位带来的血雨腥风,成化帝朱见深给他爹收拾烂摊子,到朱佑憆垂拱而治英年早逝,朱厚照想要和文官集团抗衡,但是也英年早逝,嘉靖隆庆万历……
到天启崇祯时期,正好赶上小冰河期,天灾不断,粮食大幅减产,农民起义……
等等!
他似乎遗忘了什么。
胤礽在床上翻来覆去,就在鬼差以为他今天晚上不想睡了的时候,他忽然翻身而起,问鬼差:“我的金手指还在不在?”
鬼差:“什么金手指?你大半夜睡迷糊了吧?”
胤礽恨不得抓着鬼差的肩膀前后摇动,“在公元前世界里的金手指!种田外挂!粮食增产的那个!还在不在?”
鬼差:你咋又想起这事了!
他点头,“在!”
那就好!胤礽满意了,躺下睡了。
鬼差:“……”搞啥啊这是!
第二天早上,鬼差看着胤礽画出来的东西,才明白他想干什么。
一张上好的宣纸,作画人师承名家,他认认真真画出了一条藤,藤上结着一堆长条薯类,鬼差当时就想起了穿越者必备技能——种红薯!
鬼差:“你怎么也想起这事了?”这年头的穿越者不是盯着红薯就是盯着苞米,再不就是天花,似乎这几样是穿越者标配,你不做就是落了下乘一样。
胤礽理直气壮,“就允许那些个穿越者穿成我的兄弟,用这些在老爷子面前卖好,把我衬得像个傻子一样,不允许我用吗?”
别以为他不知道!
有好多穿越者穿成老五老七老十二之类的,一边抱着他太子殿下的大腿,然后就被康老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一边说着自己人淡如菊,啊呸,是毫无争权夺利之心,一边开始种红薯种苞米搞牛痘治天花,一边把他这个太子贬到泥里去,而这个时候穿越者表现出极大的胸怀、爱民如子的性格、不慕名利,使得皇帝大为放心,最终皇帝废掉自己,改立这个穿越者。
而穿越者成为太子后,还要来到他面前说上一句,“二哥,不管你信不信,我并不是自己想当这个太子的。”
这个太子之位是皇帝硬塞给我的,实非我所愿,我品行高洁,不慕名利,只想为这大清的百姓做些什么,没想到皇帝会让我做太子。
或者写自己感觉不如穿越者多矣,所以主动请辞。
胤礽:凭什么他们能做种红薯,我不能种,我可是买了金手指种田外挂的!
鬼差:那当然不是。
他看着胤礽拿着画好的图去找朱瞻基,用祖宗托梦的名义,告诉他安南、吕宋有粮名“地瓜”,产量很高,若广泛种植,可解天下饥馑。【1】
当然,最后一句是夸张的。
朱瞻基有些半信半疑,他还细细询问了胤礽,是谁说的,你怎么知道那是爷爷,爷爷身边还有谁,他们对爷爷什么态度。
胤礽根据剧中人物的关系一一作答,最后朱瞻基相信了,毕竟之前他爹也有过托梦,还不止一次。这红薯能增产无数,而且他以前也有再派郑和下西洋的心思,并且心痒难耐,但此时他还真不能这么做。
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关于他下西洋的目的、路线,说法不一,但大体上有那么几点:寻找失踪的建文帝;为了宣扬大明国威。
建文帝,朱棣是终生都没找到的,宣扬大明国威的话,如果说“撒币”也是宣扬国威的一种方式,那么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明朝前期外国各国向中国派遣使者的频率之高是历代前所未有的。永乐时期,外国使者来朝318次,平均每年就有15次。
跟随郑和下西洋的巩珍写的《西洋番国志》记载:“永乐初,敕遣中外重臣循西海诸国昭示恩威,扩往圣之鸿规”。【2】
但这并不是那些海外小国诚心臣服于大明,而是明朝实行了“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制度看,也就是明朝会以超过商品价格多倍的价额来赏赐“朝贡者”。
而且下西洋得来的宝物大部分留在宫廷,或者被宫里赏赐给藩王,与民间无利。
也就是说,这是在拿民间的钱去买“天朝上国”的名头,成全皇室的奢侈生活,完全是赔本的买卖。
后果就是,中国的铜钱不断外流,造成了国内铜钱稀缺,纸币(大明宝钞)贬值。
宣德年间,大米、棉布等物资的价格比洪武年间上涨了50倍,布匹的价格更是上涨了300多倍。
在永乐时期,大臣们就纷纷上书“外国取宝之非”,建议停止下西洋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