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封皇太子大典,非常隆重。
毕竟皇太子事关国本,除了脑有血栓之人,不会在国之储君的事上折腾来折腾去(此处手动@康三麻子)。
一大早,不只胤礽在沐浴,朱瞻基也由侍从穿上了隆重的皇帝冕服。
他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但为了今天,还是挺住了,他觉得就像他爷爷册封他爹,他爹册封他一样,立太子是件大事,须禀告天地、宗庙,总不能在今天出错,不然太不吉利了。
他是看不到朱祁钰长大成人的样子了,只能寄希望于他在的时候,能多教导朱祁钰一些。再就是,为太子朱祁钰配备合适的辅政大臣,靠谱的班底。
册封太子大典正式开始。
奉天殿燔炉檀香燃烧,烟雾缭绕,第一通鼓响起,金吾卫、旗仗卫、文武百官各就各位。
第二通鼓响起,文武百官整齐排列于午门外,侍卫官前往谨身殿,奉迎册宝。
第三通鼓响起,侍仪官员上报御用监,奏请皇帝前往谨身殿,胤礽则穿着太子冕服前往奉天门,百官、藩国使臣、僧道也进入奉天门,尚宝卿碰出册宝,沿途侍卫警戒,清道止行。
大乐起,仪仗旌旗招展,庄严肃穆,皇帝临朝升座。鸣鞭响时,胤礽慢慢走过来,叩拜宣德帝,于谦上前宣读立太子诏书,宣读完毕,将诏书交于英国公张辅,张辅再跪着将诏书奉给胤礽。
接着,在于谦的“读宝”声中,读册宝官跪读,将太子之宝放好,捧授于张辅,张辅受宝,跪授于胤礽。
张辅其实一直在观察小太子,见他穿着有些沉重的玄衣纁裳,额上已经冒汗,但仍然认真地完成每一项,不像其他的小孩子一样哭闹,不由得在心里赞道:天佑大明。
在完成一系列庄重的环节后,胤礽还需叩拜张太后与胡皇后。
司礼官在前引导,胤礽跟着他走,先来到张太后居住的咸熙宫,向她行拜礼。再到坤宁宫,向胡皇后行礼。
胡皇后穿着袆衣,看着幼小的儿子向她行礼,激动得热泪盈眶。但此时显然不是她抒发激动之情的时候,女官们拦住了她,因为大典还没完成,胤礽还得接受长兄朱祁镇的朝贺,鉴于朱祁镇此时还不会走路,只能由女官把他抱来,由女官代为行礼。
接受完朱祁镇的朝贺,还要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同时,朝廷内外命妇要朝贺中宫皇后。
这样,册太子大典才算完成一部分。因为还得择吉日谒祖庙,告诉祖宗们宣德帝朱瞻基找到了合适的太子人选,已经将其立为太子,今天带他来见一见祖宗,求祖宗们保佑我和我儿,保佑大明江山永固。【1】
但是,今天实在是太累了,无论是朱瞻基,还是胤礽,累得浑身是汗,回去之后脱下玄衣纁裳,躺下就睡着了。
沐浴都是第二天的事了。
胤礽坐在浴桶里任由小太监给他洗白白,说实话,他还没有缓过来,现在这个小身体实在经不起折腾。
胤礽问鬼差:“都录下来了吧?”
鬼差:“全都录下来了,三百六十度无死角,还有俯瞰镜头,你就放心吧!放在后世绝对是大制作那种。不过,你录这个干什么啊?”
胤礽闭着眼睛,靠在浴桶上,“留作纪念嘛!我第一次立太子的时候,压根啥也不记得,据说是从简的。第二次立太子,因为是复立,局势还有些乱,所以也是从简。说实话,我还没有经历过一次正正经经、仪式齐全的立太子大典,在任务世界也是,要么已经是太子了,要么直接从皇子登基成皇帝,这种情况一般都是造反……还不容易有一次在明朝立太子,我想留个纪念。”
以后拿出来给额娘和承祜看看!
鬼差了然,这就是在补偿小时候的自己。
不过说到这点,鬼差不得不提醒胤礽:“你可得好好锻炼啊!朱家这几代,可是一代比一代短命,朱高炽只做了十个月的皇帝,活了四十八岁;朱瞻基还不如他爹,活了三十八岁,当了十年皇帝,你这一代,朱祁镇活了三十八岁,你朱祁钰只有三十岁!别说朱祁钰被他哥害死,在夺门之变发生前,他就已经病重了!”
的确该好好锻炼,这还不如他爱新觉罗胤礽活得长呢!
据他所知,后面的成化帝弘治帝以及正德帝寿数也不长,反倒是嘉靖和他孙子万历俩人待机时间长。
等过两天,就去找皇帝,申请练武去,看看能不能找到传说中会童子功的东厂督主和武功盖世的锦衣卫。
胤礽忽然有点小兴奋。
鬼差:“……”既然你这么想练武,下个世界我可以送你去哪个武侠小说。
出乎意料的是,胤礽不仅等来了如今的司礼监掌印太监,还等来了——
“奴婢喜宁,请太子殿下安。”
“奴婢王振,请太子殿下安。”
胤礽:“……”安什么安,这俩奸宦来了,他还能安?
司礼监掌印金英一张白净的脸温和地笑着,对有点懵逼的胤礽说道:“皇爷说,这两个奴婢还算是听话,因此拨来东宫,为东宫局郎,给殿下使唤。”
东宫局郎,正五品,向来都是宦官担任。
鉴于宣德帝的身体状况,胤礽丝毫不觉得这是他和某人一样,派人来监视他,只是给他送两个使得顺手的人。
但正因为如此,他才觉得无语啊!
宣胖啊宣胖,你可知你送来了什么吗?
霸占英国公张辅田寨,与瓦剌做生意,给瓦剌引路的喜宁。
勾结内外官僚,擅作威福。在京城东造豪华府第,大兴土木,专权八年,被朱祁镇称为“王先生”的王振。
一时间,胤礽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但是他还是收下了这两人,毕竟现在宣德帝在世,张太后在世,三杨也在,在他们眼中,这俩奴婢还算得上不错的人,不然也不会派到太子身边。
鬼差过来问:“要弄死这俩吗?”
胤礽摇头,“还是不了,我想了一下,喜宁和王振固然罪该万死,但纵容他们作恶的是朱祁镇,根子是朱祁镇。”
同样都是太监,下西洋宣扬国威的郑和是太监;出使奴儿干地区,重建永宁寺,负责辽东防务的亦失哈也是太监;在靖难中屡立战功,镇守辽东的王彦也是太监。
说到底,还是朱祁镇昏庸无能,任人唯亲。
是他放任喜宁、王振残害忠良,最终酿成土木之变。
所以……
学过化学的人都知道,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怎么才能榨干这俩奸宦的最大价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