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我靠种田当上校长 > 第156章 歌舞之争

第156章 歌舞之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听完口谕,程颂麻溜谢恩。皇家乐师啊,那可不是有钱就能请来的。回去赶紧买乐器,让孩子们都练练,省得画砚整日只会摇个拨浪鼓,看着就磕碜。

……

春祈宴三天后,程颂他们乘上了回云州的包船。原本还能再早些,但宫廷乐坊的效率太高,宴会次日三名乐师就上门了,置办乐器又耽搁了两日。

虽说是在宫廷乐坊任职,但乐师的地位也就略高于舞姬,据说有些还是获罪官员的家眷。这些前尘过往程颂没打听,那些逃跑风险大的皇帝也不会派到他这里。他聘夫子只看能力和人品,对方愿说他就听听,不愿提也尊重。

三人中为首的是位名为谭谷的琴师。看年纪三十出头,样貌说不上出众倒也端正,气质清冷却并不傲慢。

程颂对待夫子一向格外有礼,加上画砚在旁边胡乱提问,不到半刻几人就熟悉起来。原来这三名乐师都参加了春祈宴,当日程颂那番话中对伶人的褒扬和尊重令他们颇受感动,之后就主动报名了去诚颂书院教学。

主动来的和被派遣的自然动力不同,程颂除了摆宴表达感谢外,还请他们帮忙采买了一批乐器。

京城的乐器坊肯定比云州的货品齐全,这门课缺了教具没法上,有专人指导肯定比自己胡乱去买强。

乐器的价格差距极大,普通的琴一把十多两,出自名家之手的几百上千两都有,鼓类好一些的三四十两,便宜的像是罄居然论斤称,一斤三到四两。

程颂听了谭谷的建议,都买的做工好但材料普通的。书院那里都是启蒙教学,选耐用得更合适。

来时船上只有他们几人,回去时多了小七祖孙和三名乐师,楚家来了楚知问和一名叫郑喆的大夫,临开船盛岐带着夕九也到了,说是已经请好了半年的假。

一下请半年假,这和吃空饷有什么区别?要是换个人这么干程颂肯定看不上,但盛岐不同,就冲他有胆掀了甘凉持续数年的弊案,让边境的百姓不再两头受难,他就配吃一辈子空饷。

船上装了乐器等于给画砚插上了翅膀。除了睡觉,他身上的小腰鼓就没摘下来过,还给新收的弟弟也挂了一个。

小七刚记事就被赶出了上官家,后面就是跟着母亲和李老伯艰难过活。这孩子天生聪慧又懂事,他没去过私塾,没有同窗,偶尔与巷子里孩子一起玩也多是追逐打闹,哪有跟着画队长有意思。

画砚不但带着小七抽陀螺、踢毽子,还能教他识字,带他画画,还给他讲了书院里拔河跑步之类的比赛,特别热闹,忽悠得孩子满心向往,让干嘛干嘛。天天举着鼓槌跟在后面乱敲,都快把程颂愁死了。要不是他黎兄也对乐器有了几分兴趣,他都要后悔置办这些了。

君子六艺中本就包含了“乐”,但以家中的条件黎仁诚自然接触不到这些。这两年虽然不缺银子了,但长宁境内连个固定的戏班都没有,更别说乐师了。

船上的日子枯燥,黎仁诚跟着谭谷试学了几样乐器后,居然挖掘出了几分音乐天赋,尤其对吹奏类的笛箫感兴趣。

第一次见黎仁诚站在船头吹笛时,程颂被男朋友的仙资俊逸帅的一脸陶醉。磕磕绊绊的音调在他耳中却是堪比天籁。

“年前县里来了戏班,少爷花五两银子定了包厢,我们都跟去看了,那花旦据说是云州的名角,少爷却听得直打盹。”

黎秀才吹笛期间少爷禁止他敲鼓,画砚带着小七站在船尾吹着风畅谈疑惑。

黎秀才明知自己吹奏得青涩,偏偏只要少爷说想听,他就开始吹,这两人,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