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我靠种田当上校长 > 第142章 挂牌事件

第142章 挂牌事件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程颂歪在男朋友身侧挂心合作伙伴的同时,远在京城的沈衍王显也正在太子宫中,一同猜测程颂会如何应对已经上路的危机。

“于程公子而言,未必算得上危机。”

折好画砚最新的来信,放入身前精致的锦盒中,严昭否认了两人的担忧。

“应该已经有不少人准备奔赴长宁了。”

沈衍说了自己听来的消息,不过他都知道的事,太子不可能不清楚。

“无妨,雷冲曲湛还在,那些人没机会下手,而且他们的目的是求财,迫使程公子欠他们一个人情,并非要下死手。”

……

初五刚过,今年第一次大朝上,水泥路的事就又被拿出来讨论了。不过相比年前各种乱糟糟的争议,现下倒是没人再反对修建水泥官道了,而是把焦点都汇集在了先修哪条后修哪条上。

改变如此之大,主因是大臣们都趁着年节休假用自己的门路打听到了水泥路的来历。清楚了主张修路明面上是工部司提出的,背后站着的其实是太子。

朝堂上心思各异,即便另外两名皇子没有争储之意,也不见得所有大臣都那么支持严昭。皇帝还在盛年,未必不会有新皇子诞生。

不过修路自古就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不喜严昭的人也不会揪着修路上赶着得罪储君。对抗太子和反对修路既挣不到好处也落不下好名声,倒不如想想如何趁着这花大钱的机会让自己得利。

于是年前那场修与不修的争论就演变成了多方争利的抢夺战。

各州府间的官道可不是简简单单一条城内街巷,月余就能修成。几百数千里的官道很可能耗时一年甚至数年,这期间用工用料沿途保障的花费都不是小钱。

有资格上朝的官员不仅在京城归属着各自的派系,不少人还和地方官员有些关联,利益上的勾连十分错乱,这时候就全都开始角力了。

哪条路先开始修,就有了捞油水的机会。这机会不说百年一遇,也是绝对难得,自然不能放过。

连续几天,力陈各条路应该优先修建的折子几乎堆满了御书案。折子内容还都挑不出什么错处。毕竟相比原先的官道,水泥路的优势太大,单从路况本身就能列出个一二三的好处。

而且让这些官员陈述各州近年来的发展功绩可能说不出几条,但要哭穷卖惨那可都是一把好手。依着他们的一番陈述,几乎整个大琞都得刨了重建。

随着争夺优先修路权的逐渐热化,水泥受到的关注自然跟着攀升。

虽然在长宁是严昭亲自与程颂谈的合作,可回到京城,这些明面上的手续自然不需要严昭亲自经手,就连水泥作坊的东家也另有人挂名,一切无需太子出面和操心。

那些朝臣们查不到严昭却是能循着线索追踪到水泥的出处。这两年随着识字书的争议、宁工坊的蹿红以及冰糖酱油的热卖,长宁的诚颂连锁作坊早就在京城引发了关注。

而且因为冰糖只在皇家铺子售卖,也有人猜测过作坊主人程颂是否和皇室有关联,或者干脆就是皇家在长宁开的买卖。

去长宁暗访的探子也不少,只是每逢严昭他们过去时,学田乃至长宁的护卫都十分严格,无法近距离探查。而等到严昭离开后防卫稍微放松时,又探不出什么有价值的线索。

最终让人放弃怀疑的是关于秀才功名的那道圣旨。

与作坊名气一同在京城叫响的,就是程颂的名号。一个年仅十五岁的小郎君,不仅开了好几个独家买卖的作坊,还呈上了肥料的制法、筒车的图纸,另有传言说是新官酿也与程颂有关。虽然这个说法一直没有实证,但前面的几项已经足够惹眼,于是有关程颂的真实身份和背后是否有人的猜测就一直在暗流涌动,直到去年的圣旨下达。

如果程颂真是皇家铺子的挂名傀儡,应该不会去考院试惹麻烦,老老实实做个东家就好。倒是他动不动就出点儿风头的行事风格,反而证明他还真是那作坊主人,无需顾前顾后地低调行事。

确认了程颂确实是靠自己本事崛起的,对他感兴趣的人一下就多了。如果不是识字书惹出些争议,京城的富人怕沾上他惹了几个士族大家的不满,早就派人来寻合作了。

正当大臣们琢磨如何与程颂搭上关系时,礼部又有人上了折子,恰与程颂有关,参的正是新挂牌的诚颂书院。

当初识字书削平了识字门槛,虽然引发了士族权贵的不满,但律法并没有界定什么身份的人可以识字,所以那些人气则气矣,却没有充足的理由禁止书籍出版。

当然他们也可以借着身份给长宁官员施加些压力,但这么做毕竟换不来实际的好处,所以反对识字书的声音虽多,却没人愿意挑头去压制程颂。

直到去年诚颂书院开始招生,年后拿到誊抄来的木工专业招生告示,这些权贵终于找到了收拾程颂的由头。

一个教授木工手艺的作坊居然有胆量挂书院的牌子,而且书院里还藏着一堆作坊,这算什么?妥妥的有辱教化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