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我靠种田当上校长 > 第141章 新学年

第141章 新学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正好校对得有些头晕,程颂放下书,让黎兄和弟弟也喝点水,歇歇手腕。

关于女子学院,若是早上半年,程颂可能直接就把不限男女的招生告示贴出去了,但经历了自己的功名险些被废,他更清楚了有些事情在当下的环境不宜过急。

一本识字书就能引发士族争论,他这半工半读专业新颖的书院还不好说会被扣上什么帽子。

现在就公开招收女子入学,等于是主动给人递了靶子。而且打过来的子弹要是只冲着自己还好,他怕把黎兄也连累了。

诚颂书院虽是挂在自己名下,但稍微打听一下就能知道他和黎仁诚关系匪浅。明年就是乡试,他确实不想冒这个风险。

等过上两三年,黎兄入了仕途,书院也办出些名堂,再谈女子入学不迟。而且采摘小队搬到书院后,会有独立的作坊院子。学田和南北新村所有在这里干活儿的娃娃们都可以同时学习读书写字,不限男女,几乎算是个不挂牌的幼儿园兼学前班,免费入读还能挣钱。

……

为了赶制纺车,书院初十就开学了。新生报名倒是晚一些,要在上元节后。

等学生们都返校了,采摘小队和南北新村的孩子们也被送来书院后,程颂带着他们做了好几百斤元宵。馅料尤其丰富,芝麻的、红豆的、枣泥的还有山楂的。

书院里还挂满了年前从云州买来的花灯,有的吃,有的看,加上特意留到十五才放的烟花,书院里的上元节过得也是热热闹闹欢欢乐乐。

新生报名持续了三天,一共来了五百多人,比程颂预想的要少些。书院虽然运营了几个月,但毕竟只有一个木工专业,那些能供得起孩子科举的人家未必会信任他们。只想学点儿本事的大多家里困难,应该是被预缴束脩的新规拦下了。

这点程颂不担心,等过上几月,书院的口碑出来了,大家发现做工很快能把学费赚回来后,各个专业的报名人数应该都能上来。现在人少些正好也给新手夫子们一个锻炼适应的时间。

书院的作息安排很紧凑。辰时起晨读两刻、晨跑一刻,早饭后上午上课,午时半饭堂开饭,之后是午休。木工坊、制糖坊和印书坊都是下午未时半开始上工,每日做工两个时辰。

猪油的量没有那么大,加上书院里无法建造水力磨坊,所以制皂的活儿依旧留在学田。程颂打算在今年花开前再建两个水力磨坊,加大制皂量,给吴老伯也多配几个助手。

“去年应该把制皂的方子也给了严昭,反正已经合作了酿酒和做水泥,多个制皂还能多条财路,怎么就忘了呢……”

结束了新生报名,程颂抱着凳子坐到他黎兄身边,懒洋洋地发表遗憾。

“看严昭上次来信,似是要在各州府同时修建水泥作坊。”

他们这个院子没有厨房,不过浴房里也砌了灶台,能烧水或是做些简单吃食。看出程颂的疲惫,嗓子也有些哑,黎仁诚去烧了壶开水,取了罐枇杷梨膏,给他冲了一壶慢慢喝。

云州不产枇杷,走运河来的货也不多,价钱还高。程颂去年买了几十斤,全都熬成了枇杷膏,加了不少冰糖才能放到现在。

“是啊,看来水泥在京城卖得不错,不过也犯不上所有州府一起建作坊,买卖做得这么急,和赌气似的。”

接过冲好的枇杷膏,等他黎兄重新坐好,程颂忍不住又往人身边挪了挪。

“累了就靠着。”

黎仁诚自然不会假装看不出程颂的意图,笑着坐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