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我靠种田当上校长 > 第127章 第一个专业

第127章 第一个专业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大纺车是靠水力驱动,做好后就放在学田的河边开始纺线。程颂和严晗打算多调试几天看看是否需要改进再决定它的安置问题。

结果这纺车刚停放两天就来了十几位想要下单的。现在长宁城内的商旅可不少,水力大纺车的价值一眼便知,哪个都想抢到自己手里,转手就能卖个高价。

要都是想下单的也还好,拒绝就完事了,偏偏还来了几波想要偷纺车的。有些是买不到纺车的商人雇来的,还有些就是看这纺车值钱想偷回去卖的宵小。

有严昭的护卫在,他们自然无法得逞,但纺车继续放在学田显然已经是个麻烦了。程颂和严晗商量之后决定把它运到新北村的书院,让值守酒坊的官兵一同看护起来。

不过纺车就是生产工具,既然做出来了,自然要让它发挥作用。

“为了赶制筒车,长宁和附近村里的木匠几乎都被招来了,上哪儿再找人做纺车啊?”

程颂萎在他黎兄房中,脖子后仰卡在椅背上,长吁短叹一筹莫展。

起初黎仁诚房中只有把普通的竹椅,院试前他们一起读书也多在堂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反正至少是两人互相表白前,程颂已经开始瞅个空就往这屋跑。

黎仁诚察觉后就往屋中多放了把椅子,还是把方便倚靠的高背椅,价钱比之前他屋里所有用具加起来都高。

程颂哪受得了这个,转头就给他黎兄败回来一把样式相同但木料更好的椅子,不细看就是套情侣款。

黎仁诚取来一件短衫,叠好后搭在椅背上,让程颂能靠得舒服些。

“那就去云州府和其它县城招工,大纺车的图纸若是不外泄,应是能卖上不短的时间,多找些人手不怕用不了。”

黎仁诚建议。

筒车的图纸献给朝廷了,传播的情况他们都不清楚。大纺车虽说不算特别复杂,仿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一些心急的大型织布坊肯定想尽快用上,看这两天急着买纺车的商人就能预料到。

“把云州的木匠都招来吗?”

程颂犹豫道。

像长宁这个规模的县城,大型的木工坊最多一两家,其他木匠多是做些修补的小活儿,手艺参差不齐。

纺车不同筒车,如果他们打算靠着纺车大挣一笔,最好还是把技术保密一段时间,这就得防着那些大型木工坊过来偷师。可现在招工又没法做背调,哪个是大作坊的师傅他们也分辨不出啊。

“偷师就偷师吧,要不咱们就少挣点儿,左右这东西早晚被仿制出来。”

想不出办法的程颂继续泄气道。

“其实相较筒车,纺车部件还要短小简单些,分开制作的话未必需要手艺太高的工匠。”

“黎兄的意思是?”

程颂精神了不少。对啊,第一台纺车因为研制和调试,制作得是有些慢,但这东西只要标准化了,对手艺的要求其实没那么高。

这大纺车是筒车和纺车的组合,筒车的制作还是放在刘实和陈家那里,他们就只做纺车。如果谁家买去急用,又配不上筒车,暂时用人力或蓄力替代驱动也是可以的。

“制作简单部件的工人好找,手巧些的农人教一教应是也能上手。”

像是普通的木凳木桌,黎仁诚自己也能捣鼓出来,只是样式可能不够美观,使用是没问题的。

“教一教也能上手,那要不然……”

话到这里,程颂一下直溜了,两眼冒光道:“招生吧!”

书院的硬件已经齐了,推迟到明年招生就是软件问题,师资和教材还不够。郭年和教学处另外两个夫子可以把必修的识字和算术课担起来,其它课程的老师还没着落呢。

面向科举的班级也还好,只要不要求是有名的大儒,寻常有些经验的夫子也能用高薪聘来。难的是程颂设计的那些选修课。

不仅夫子难寻,教材,尤其基础知识的教材,近乎没有。

类似木匠石匠这些手艺活,都是以师徒的方式传承。想学木匠,就去找一家木工坊拜师。

从打下手开始学,至少要做三年白工。之后才能学到些真本事,逐渐独立做活儿。这个模式的制约性很大,除非天赋异禀,否则师父的手艺就直接决定了徒弟的水平,想提高也没出路没办法,因为师父自己都没地方深造,想自学也没教材。

什么经典案例的图册、设计图就更别琢磨了,诚颂书坊的识字书就是大琞的图画书鼻祖,且目前后继无书。

“现在招生,让他们先来做活儿?”

黎仁诚问道。

“对,但不止,木工的专业课虽然暂时开不了,识字和算术课可以先上着。”

“木工要想学得精深,识字和简单的算术必须要会。选择学这个的,估摸着多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未必付得起束脩,可以让他们上午上课,下午做工,就做纺车,边读书边挣钱。”

“再从陈家或表姐夫那里调几位手艺高有耐心的师傅过去带一带。这些人通过做纺车先积累些实践经验,明年编好教材后,理论课也能学得更轻松些。”

程颂兴奋道,觉着自己的想法特别合理。这些手艺型专业,最好是理论和实践一起安排才不会学成空中楼阁,趁着纺车订单多,正好练手。

像这样脑门一拍就招生的事看似不靠谱,却是完全符合现状的。在大琞办学不能完全参考现代模式,把软硬件都备齐全了再开始,那再等个十年八年书院都未必能开张。只能随着机缘来,哪个合适就先开哪个。最初的教学内容可能很粗糙,但肯定会在授课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

磕磕绊绊地开始总必没完没了闭门造车强,程颂一向是行动派,恨不得立刻就把招生告示贴出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