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仁诚也觉着可行,贫苦人家的孩子像他一样学着做个桌凳简单,但想学精一门手艺是很难的。一是付不起束脩二是找不到师父。
他原本以为程颂的分科教学是寻找些手艺好的匠人过来教,从没想过这人居然还要编教材。前些时学院建好后,颂弟就说过明年招生是为了多准备几份基础教材,可这些手艺活他也不会干,教材从何编起呢?
黎仁诚早就好奇却没把疑问提出来,给自己留了个悬念期待着程颂的答案。
……
“爹,大哥二哥,我回来了!”
南峰村许家,大半年没见的小儿子许正呼喊着跑进自家院子。
“你咋回来了?你娘和大姐呢?”
许老爹看见小儿子先是高兴,后是担心,怕他是被东家辞了。
南峰村和北峰村就是去年长宁被暴雨冲毁家园的两个村子。它们都靠着同一座大山,虽然以南峰北峰命名,实际离着并不远,都在大山东南脚下,也就三四里路的距离。
尽管遭了大灾,但这两村村民都认为自己是因祸得了福。官府不仅帮忙重建了房子耕种了土地,还教了他们肥地的法子。今年地里的收成比往年直接翻了倍,也算是把去年的损失补上了。
最幸运地是因为去了养济院避难,他们村中不少人都进了程颂的作坊干活。过年时那些做工的人带回来的工钱抵得上地里两三年的收成,更别提发给他们的年节福利,有些吃食就是村中的老人都没尝过。
两个村子的百姓都不敢想象受灾后的第一个年居然过得这么红火,还有不少人去山上的土地庙替程颂祈了福,盼着这小东家的生意越来越好,他们也能一直跟着挣钱。
唯一遗憾的就是当时程颂只雇了女工和娃娃,男人们都还是回了村,听说现在想去那几间作坊做工的人可多了,都知道那里挣钱多,只是等不到招工的机会。
之前新北村建房开荒的时候倒是招了不少工人,但多是要求家在县城。后来又听说招佃农租户,这两村的村民没有从外地逃难来的灾民,都是祖辈就在村中生活。就算听说租户的待遇也不错,到底还是难离故土。
老许家六口人,老两口和三个儿子一个闺女。去年闺女和媳妇进了绢花作坊,小儿子去了学田制糖院,听说后来还当上了什么娃娃队的副队长,年底还多发了五百文的奖金。
虽然一家人因此分离在两地生活,但这么好的工作谁能舍得放弃。要不是另外两个儿子岁数超了,老许肯定希望他们也能进作坊。
现在要是哪家儿子闺女在程颂作坊做工,说亲都能挑个好人家。
这不年不节的,见小儿子突然回来了,老许心里就一凉。既怕是媳妇和闺女出了什么事,又怕小儿子被辞了工。
“娘和大姐在作坊没回来,又快年底了作坊忙得很,就我回来了,对了,张大叔还在外面呢。”
许正说完又急着跑出去,把赶车送他回来的张樘迎进来,骡车也赶进了自家院子。
听说是东家安排的车送儿子回来,老许赶忙请人落座,让大儿子倒茶招待客人,小儿子去割些草料回来喂骡子。
等人都落座了,许正和家里人说了回家的原因。
“进书院读书学木工?”
听许正说可以让大哥二哥去他东家开办的书院读书,还能学手艺,老许爷仨都是满脸的激动和不敢相信。
“对,要学识字,学算术,木工是书院的第一个专……对,专业。少爷说了,识字和算术所有人必须学,若是觉着木工干不好,以后可以再转专业,就是重新学别的手艺。不过,我们书院今年可能就开办这一个专业,所以我觉着大哥二哥可以先去学着,木工也不错啊,将来有了新专业,就再多学一个。”
许正越说越兴奋。都“我们书院”了,不过也对,少爷说了,明年他们都可以进书院读书,那不早晚是“我们书院”嘛。
招生的告示还没挂出去就被他看到了。这一年多他也认了不少字,能看懂告示内容,当时就跑去问少爷了,还说了自己大哥二哥的情况。
程颂对许家人印象挺好,把半工半读的模式给许正讲得很清楚。见他要请假回家送信,怕路上不安全,还安排了张樘驾车护送他来回,又让许正顺便问问村里其他青少年,若是有想来读书学木工的,就一同接来。
怕误了做工,许正打算只在家停留一夜,给爹和两个哥哥讲完就跑去村长家了,请他帮忙把两个村子的人都喊来,他一并讲了。
南峰村北峰村几乎家家都有人在程颂的作坊干活儿,听完许正的话抢着想把自家儿子送去。
许家小子可是说了,交不起束脩可以用做工顶。教识字、传手艺还管饭,就是没工钱也去啊。这不就是天上又掉饼了!
“各位爷奶,叔叔婶子,东家说了,去了书院就要认真读书好好做工,若是偷懒耍滑可是会被逐出来的。”
许正大声喊道,虽然这话程颂没说,但他们作坊一直有这规矩,不用少爷强调他也记得,必须把这话替少爷说到。
当初雇人开荒时就有偷懒耍滑的,直接就被周家父子辞了。他们制糖小队都听说过。虽然平日里大家该吃吃该玩玩,但上工的时候都可认真了,就这样在制糖院干一辈子他都乐意。
“知道知道,你都说好几遍了。”
村里这些大人们嘴上笑话许正,心里都挺感激。要不是这孩子回来传信,就他们这地方,上哪儿去知道这么好的事。
……
次日一早,除了许正大哥二哥,跟着一起回长宁的还有十多个青少年。骡车上坐不下,就只放了行李,所有人一起走路进城。
上一次他们去长宁还是逃难,心中有悲有苦还有茫然无助。隔了一年多再次向长宁出发,充斥在心中的却只剩满满的喜悦。
读书、学艺,这些从不敢奢望的事如今近在眼前,哪个心里都是激动难平。辛苦奔波了将近一整天,望见长宁城门时,没有一人觉得疲累,只剩下对自己未来无尽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