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除了他作坊里这些童工,多数孩子依旧求学艰难。想要让更多人有机会读书,就得先帮助大家吃饱了穿暖了。所以不论是改进农具、推广肥料还是革新纺车,程颂一向是热情满满。
而像严晗这样能为自己分担注意力的战友,他更是十分欣赏且积极支持,巴不得这人就留在长宁,把促进生产力的重担挑起来!
“少爷,那水力大纺车要卖掉吗?”
每次见识到新鲜物件,学田的孩子们都能激动好几天。又是议论东西又是为他们少爷骄傲。梁言因为家里曾经开布铺,对纺织相关的技术进步也显出些特别的关心。少爷这里不织布不做衣裳,做绢花的绸绢也是从江南买来,他有点担心这个大纺车很快就会被卖掉。
“舍不得?”
程颂笑着问道,这孩子眼里的不舍和画砚每次吃最后一口炸鸡有一拼了。
“嗯!”
梁言点点头继续道::“这纺车很是新鲜,纺起线来又快又好,就这么卖掉很是可惜。”
“那不卖掉留下不用是不是更可惜啊,咱们又没织布坊。”
画砚跟着道,说完就看向他家少爷。
“那要卖得话,你打算定个什么价钱?”
程颂逗孩子。
“当初筒车定价十两银子一台,这大纺车怎么也得二十两吧……三十两?呃,四十?”
画砚见程颂笑中带诈,不自觉开始加价。
“你当初选择画科是对的,以后就好好作画,卖画的事少爷替你操心吧。”
程颂叹着气又玩起了画砚的小揪揪。
这大纺车代表的可是生产力的巨大进步,说是划时代产品不为过。放在后世,妥妥能进博物馆的珍贵文物。不管以后做出多少,都比不了这第一台的价值。
就算不从保护文物的角度论价值,仅看这纺车的工作效率,也不是区区四十两银子能拿下的,百两起步都不过分。
他这书童守财的本事不小,识物定价的能力堪忧,将来要是真画出点名堂,得好好给孩子配个经纪人。
心情很好的程小少爷放开小揪揪回到他黎兄身侧,决定明天去章家肉铺买两个猪头,卤好后凉拌,给孩子好好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