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我靠种田当上校长 > 第124章 严昭的心事

第124章 严昭的心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秦年丰刚到家就听门房传报诚颂作坊派人过来请,说货准备好了。

“去把老大叫来,你去安排车准备银票,赶紧去提货。”

近几年都是大儿子带队北上,秦年丰自己只在夏季偶尔去一趟,会会老朋友。听说这么快就能去取货,他自然高兴。

“这程小东家年纪不大,做事很是牢靠。”

安排好秦家的货,程颂再回学田时,严昭兄弟已经到了,正在来来回回地测试村里的水泥路。

走路奔跑骑马行车,一样不落地体验。沈衍和王显也随在左右,一行人全沿着水泥路啧啧称奇大惊小怪。

“程公子,听画砚说,修建这水泥路一里路需要二十石水泥?”

见程颂黎仁诚回来了,严昭急着问道。

“水泥用量要看这路如何修,村里这路约两丈,一里地二十石水泥足够了。今日我与黎兄去衙门就是商议修建云州长宁间的官道,如果按官道当前的宽度铺设,二十石未必够。”

“官道窄一些的三丈,宽些的不过五丈,依此计算铺设一里路最多用水泥五十石。”

旁边的沈衍算道。

“是,不过官道车辆往来频繁,最好铺得再厚一些。”

村里这条路铺了三寸厚。这时候没有大型载重车辆,牛车的负重不过几千斤,再重不仅牛拉不动,木板车都可能压塌了。所以路面最大的风险不是重量,而是牛踩马踏。不过只要路修得瓷实,塌坏的部分修补一下就行了。

“有理。程公子,我要买水泥。”

试过水泥路后,严昭眼里都放光了,急着就要下单。

“好。今日衙门就要开始修官道,南北新村的路也还没修完,不过我之前已经囤了些水泥,匀你一些应是够了,你想要多少?”

程颂以为严昭像长宁的富户一般,想买一些水泥运回京城给家里铺院子修房,匀给他几十石甚至上百石问题都不大,毕竟是自己的大客户,插个队的优待还是可以享受的。

“有多少要多少。”

严昭毫不犹豫。

???

今天什么日子?光棍节吗???怎么下单的全是豪客啊?!

有多少要多少……这严昭更虎,连价都没问就有多少要多少了,听得程小颂脑门直突突。

“程公子可是有难处?”

“是有些困难,严昭,若是给家里院子铺路修墙,无需铺得太厚,就是把长宁县衙全铺了,几十石水泥也够了。”

程颂劝道,怕严昭是见了水泥路新鲜过度,冲动下单。

“程公子无需担心,我家比长宁县衙大得多,而且我打算今日就修书告知父hua,嗯,告知家里,让他们把水泥路宣传出去,兴许明年就有不少官道也要修,你的水泥作坊最好尽快扩建。”

这路如此便利,严昭希望全国各处都能铺上,至于要花多少银子他还没想好,但此刻心中正是激荡,恨不得一下就把所需水泥全买下来,立刻就开工!

程颂不知严昭身份,体会不到他胸怀天下的气度,倒是把扩建作坊的建议听进去了。既然买主都不差钱,那就扩吧。招人,挖泥,建土窑。

晚饭后,画砚端出被他大卸八块的西瓜招待好友。自己眼前摆的全是严昭带来的柑橘,一群人围在秀才院的堂屋聊着近况。

虽然没透露自己皇子的身份,但严昭把高度酒由官办酒坊酿制的消息告诉了程颂。

“官办酒坊?你把方子卖给皇上了?”

虽然黎兄早猜测严昭是皇亲,但亲耳听对方说他家能牵线到皇室还是有不小的震撼。

“是,家里确是有些门路,但能和官办酒坊合作,还是仰赖天锅提炼的酒好。”

“新出的官酿销得很好,这是协议和五个月的分红。”

严昭取过姚伴伴手中的木盒递给程颂。

“九万两?”

程颂月收入早过了万两,他惊讶的不是银票上的数量,而是没料到官办酒坊能这么大方。他都有九万两,那严家得到手多少,他还不至天真到认为严家会把大头给自己。

“第一个月天锅做得不够,储备的酒也不足,否则还能再多些。”

给程颂两分利是盛宣父子商议定下的,但协议是以严家的名义签的。定下严家从获利中分出一部分给程颂,没写具体比例,但承诺每月的分红不会低于一万两。

头两个月的分红确实在一万两左右,之后产量高了,每月的收入都在涨。等新酒坊建起来,估摸出酒量还得翻番。

最近朝堂上出了些恼人事,盛宣只有在看到国库的账册时才能略感安慰,所以这次还派了专人随两个儿子一起来了云州,准备在云州建一座大型的新酒坊,抓好高度酒的先机,让国库更充实些。

程颂对协议和分红都没异议。如果他开个诚颂酒坊,获利肯定更多,但既然自己无意做高度酒的买卖,又拦不住这东西被别人做出来,找个像严家这样财大气粗还大方的合作方倒是最好的选择。

签好协议后,程颂提醒他们兄弟天锅酿酒的秘密未必能守得长久。

严昭点头,作坊里那么多天锅,那东西结构又不复杂,民间的酒坊早晚能打探出来。他心中很明白,所以才想尽快建出新作坊,抓紧多酿酒。

“建酒坊的地方可选好了?”

听严昭说他要协助官府建酒坊,程颂一下来了兴趣。

“未曾,应是在码头附近选址。酿酒的米粮多是官船运来,酿好的酒也要运去各州府,离码头近便利些。”

因为榷曲,大琞各州府几乎都有酒坊,制曲为主,酿酒为辅。但云州的酒坊规模不大,满足不了严昭的要求,只能新建。

“天开始冷了,就是选好地方今年也未必盖得起来,不如先在我那里开工,等明年你这作坊盖好再搬。”

程颂笑着建议。

“你那里?是说印坊那几个院子?”

沈衍问道。

“不是城内,新北村的书院就要竣工了,当初规划时就预留了办作坊的地方。适合开酒坊的大仓房也有不少,这两日正在铺水泥,左右书院开张也是明年的事,正好能借给你们几间酿酒。”

“如此甚好,多谢程公子。”

严昭高兴道。程颂说得对,新建酒坊最快也要明年春天才能完工,若是能有现成的地方自然最好。早一日开酿就早一日挣银子。

新北村的书院他们都去过,地方又大又新。因为不在城内,还能免了人多眼杂,确实合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