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老爷请讲。”
“诚颂作坊里的货物,我想要多买些。”
“哪样货?”
“全部,特别是酱油腐乳和辣酱,程公子有多少我就要多少。”
“有多少要多少?”
程颂有些惊讶。今年他多了数千亩田地,辣椒西红柿这个月都开始采摘第二茬了。黄豆更是充裕。这三样的备货量比起去年可是充足了许多。虽然还不敢说绝对满足供应,但也至少摆脱了时常断货的窘境。
这秦老板要货的口气都快赶上严昭了,他一个长宁县城的商人,买那么多货卖给谁?没听说云州码头有他家商船啊。
“是,货不怕多,不瞒程公子,我有支商队,每年都要向北方走两趟,酱料腐乳这些耐储存的食物最是好卖。”
秦年丰解释道。
北面?程颂微微皱了下眉。现在他家的几个大客户,方四爷的货走运河向东卖到了冀州码头,谭家兄妹家在西面,给严昭的货全向南送去了京城,唯独北面没有大的合作方。
大琞北面的州府也有不少,但一是气候寒冷,二是易受边境蛮人侵扰,经济发展远不如南面和东面,据闻百姓生活比西面还要苦上不少。酱料腐乳的批发价不算贵,但运去北地路途遥远艰险,价钱怕是要翻上好几倍才有赚头,那里百姓又穷,程颂担心没那么多人买得起。
“程公子无需多虑,北面的有钱人不少,但食物种类要少得多,烹饪技法更是落后。”
“酱料腐乳这些不但耐储存,直接蘸食或是烹饪都有大用处。几月前我已派人买过一些,运到北地试卖的效果不错,所以想趁着没上冻再运一批过去。”
“只是你那作坊里货卖得太快,想要多买些实在不易,所以今日才在此等候程公子,想与你商量此事。”
今年夏天作坊做了超百万斤的酱料。按说数量不少了,可架不住来个客商就几千上万斤的买。能坚持卖到九月收获第二茬辣椒西红柿,全靠严格限购。
除了严昭方四爷和谭家兄妹,其他商人每次最多只能买三千斤货。
听秦年丰的口气,至少万斤起步,能不能供得上程颂心里还真没底。不过他也有意开拓一下北面的销路,今日堂上议事,他对秦年丰的印象还不错,值得尝试合作。
“最近正是采收期,新做的酱料不少,不过我那里还压着不少订单,能匀出多少货一时还说不好。这样吧,请秦老爷明日派个管事到学田,我回去理清之后给您报个数。”
“如此甚好,多谢程公子!”
见程颂答应给自己多备货,秦年丰心中高兴,带着笑与程颂黎仁诚告了别。
“最近新北村的作坊产量也上来了,若能押后几日给严家送货,应是能备出五万斤酱料。腐乳能凑出八千斤,酱油少些,五千斤差不多。”
梁言每日都要记录作坊的生产和出货情况,黎仁诚也会抽空核对,库存的情况他比程颂都要清楚。
“月初严昭给画砚的信中说他家中有事,暂时来不了学田,那就偷偷把他货先扣了,反正他也不知我们做了多少。”程颂鸡贼道。
“可以,北地天寒,早些出发可以赶在大雪前返回,总能安全一些。”
黎仁诚原来的家比起肃州还要偏西北,也是苦寒之地,很熟悉北方的冷。若是运气不好赶上大雪,就算不封路走起来也是十分艰难,还是越早走越好。去往京城的官船还有一个多月才停航,赶得及给严家送货。
募资会开得比预计时间长,回到学田时采摘小队都吃过午饭了。
“你这是要干嘛?刚吃完饭就吃西瓜?”
才进秀才院,程颂就看见画砚一脸喜气地从柴房里抱出个大西瓜。
为了延长有瓜吃的时间,从初春开始,他们每隔两旬左右就撒一批种子下去,最后一批瓜如今还在地里,这几日正是采摘的时候。
“少爷,严昭回来了!这瓜是昨日才摘回来的,我给他选个好的!”
画砚激动地嚷嚷道。严昭这次隔了快半年才回来,可得好好招待招待,他连五花肉都托人买回来了,就等少爷回来下厨了。
“严昭回来了?”
程颂惊讶地四下寻找,怎么这么会挑时候呢?刚想扣他的货人就来了,踩了风火轮啦??
“少爷别找了,人还没到,是刚刚护卫骑快马来报信的,说严昭早上刚下船,他们车多走得慢,怕是要晚饭前后才能到,少爷下午烧肉就来得及。”
“来不及,少爷有事,烧肉等我晚上回来再做。”
说着话程颂就转身往外走,还不忘拉着他黎兄。
“少爷去哪儿啊,用过午饭再去啊。”
画砚虽然高兴好朋友要来,也忘不了关心他家少爷,怎么刚回来连口水都没喝就又要走。
“进城,卖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