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我靠种田当上校长 > 第91章 京城来人

第91章 京城来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少爷,我的画可以送去谢家铺子售卖吗?”

画砚忽然抬头。

卖画?你知道遇上一个半瞎的单县令得靠多少坟里祖先抱团显灵吗……

程颂心里吐槽,但不能直说刺激画砚,毕竟画砚此刻想卖画明显是担心他把自己花穷了,孩子扶贫的心意还是要领的。

“自然可以,但你画艺尚浅,不必为卖画赶制,还是慢慢来,现在画好的可以先挂到教学处去供人观赏,那几处教室里正好缺少些装点。”

程颂想了想建议道。

廖阔托王止传话过来,已经在云州外城帮他们租好了院子,教学处前些日都开张了。因为是不收钱的买卖,也无需办什么仪式,只在他家书肆贴了个告示。

云州的教学处与长宁合山的一样,没两日名声就传出去了,也是日日爆满的场面。人太多没办法只能每日上下午各开一场诵读课,廖阔还帮忙又找了几位书生,倒替着领读人手才勉强够用。

只是教授作画的先生还没找到,有些功底的不愿来长宁教导一名少年,水平一般的廖阔也不想介绍。

程颂回话说不急,找夫子也得看缘分,强求不得,让画砚先自由成长着,倒是云州的教学处他打算尽快过去一趟。

虽然租院子雇书生的费用已经提前交给廖阔了,但教学处毕竟是开在了府城,那里人口规模远超长宁合山,程颂还是想去看看。而且若是院子合适就尽量买下来,反正这教学处他打算一直开下去,还是买房合适。

画砚接受了少爷的建议,准备好好作上几幅挂出去,万一又遇到像单县令那么有眼光的呢!

在他忙着构思新作的时候,单筠寄出的信件和包裹也已经到了京城。

这一日,京城最大的酒楼丰喜楼位置最好的二楼包间内,一位姿容俊美,身着锦衣的少年正站在窗边向外望去。

“这些摊贩倒是与人和善得很。”片刻后,少年低语。

身后的中年人无需多问就听懂了少年的意思:“能在京城把买卖做下来的商人,即便是市井摊贩也懂得和气生财的道理,甚少与人冲突,那画中所绘应是当地景象,缺乏教化之地难免有不少刁泼之辈。”

“但那缺乏教化之地却流出了受人追捧的识字书。”少年道。

中年人回头看了看摊在桌上那幅摊贩吵打的画作和旁边的第二册识字书。这书京城内还未见售卖,从单筠的书信中可知是才刚开始印制,要下个月才会大量上市。

“这书坊的主人也有些胆量,居然还会出新,不过也可能是没人告知他识字书引发的争论,依单筠信中所言,这人继续出书的心思还似有几分坚决。”

“嗯,希望他能坚守住这份胆量。”

“公子也支持这书继续刊印?”

“是,大琞的百姓若都能识字,至少当街厮打的闹剧会少些吧。”

中年人虽点头应是,但心中未置可否。

身前的小公子是大琞的三皇子,也是当今圣上最小的儿子。虽然排行最后,却是将来最有望继承皇位的一个。

三位皇子中只有他一人是当今皇后所出,另两位皇子是同母兄弟,母亲也是皇后,只不过是已逝的前皇后。但三皇子被寄予厚望与他母亲的身份关系不大,而是他两位兄长实在不堪大任。

大皇子自小醉心机关术,对权力政治毫无兴趣。二皇子出生就体弱,后被送往大琞最大的佛寺玉国寺住了几年,只因玉国寺的住持是位大国手,能帮助调养二皇子胎带的弱症。

结果这身体是调理好了,思想也跟着跑偏了。住了几年佛寺,二皇子心中就只剩佛法,堪堪因为身份特殊没能入了佛门,但对争权夺利也是敬而远之。

只有这位年仅十二岁的三皇子是个正常的皇家子孙,从样貌到体魄,从智商到情商,包括思想觉悟,都是个正常且优秀的皇子,给他年近五旬的皇帝爹带去了不小的安慰,不再忧心自己连个及格的继承人都生不出来。

而为了悉心教导这位准太子,无论是负责教导的少师还是护卫安全的禁卫,皇帝给他置办的都是严选的顶级配备。

与三皇子对话的中年人就是与单筠通过信的翰林学士沈衍。

沈衍是榜眼出身,学问不错,也曾被传去给三皇子讲过几堂课,深知这位小皇子胸怀大志,且对真正的民生十分关切,偶尔聊起市井民风也是兴趣盎然。

巡视云州科举预考时沈衍之所以看中画砚那幅春耕图,就是因为那画虽然技法不精,但画中描绘的景象十分真实,且是饱含生趣的真实。

京城画院并非没有展示市井的作品,画得真实的也有,但同样的景象落入饱经世事与充满童真的眼中,往往会被解读出不同的样貌,而这份童真,恰恰是深处皇宫的皇子最难见到的。

两位兄长对三皇子也有些兄弟之情,但毕竟一个大他十一岁,一个大了九岁,无法一起玩乐。宫中又没有其他少年幼童,因而三皇子的成长中最缺乏的可能就是这个年龄最常见的童趣。

那幅春耕图呈上去就得到了三皇子的喜爱,一直挂在寝宫中。

沈衍不是少师,讲学的机会不多,再次被召去时就领了继续购画的任务,银子也是三皇子出的。沈衍体会,买这画作多少带了些买玩具的意味。

至于识字书引起的风波,虽然没有闹到朝堂上,但引起的争论已经足够惹眼。

作为最有希望的皇位接班人,除了从祖辈继承的政治遗产,三皇子自己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皇帝,想要治理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已经渐渐开始有了想法。

而百姓的教化程度,自然是绕不开的话题,所以识字书的第一册早早就送到了三皇子手中,而对于这本书的态度,他也早就表示过支持。

这本书的配图有不少都出自画春耕图的程颀之手,这在佃农村都不是秘密,自然也瞒不过特意去打探的皇家耳目。因而沈衍不清楚这份支持里有没有偏私的成分。

“公子,菜好了。”身后的姚伴伴上前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