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院子小,椅凳少,多数人只能站着,只有杜村正和同样不放心跟来的另一位老村正搬了凳子坐着听。
待遇之前官差们已经和所有人说过了,程颂先要了解的就是这些人中有多少会盖房的。
听说就是板筑的泥瓦房,一大半的人都站到了有经验的一边,除了二十三个十岁以下的娃娃和三十多个十几岁的少年郎,其他人都盖过。
这就好办了,程颂立马宣布了第一阶段的工作内容和待遇。
“建房辛苦,每日的工钱是五十文,十人一组,每组负责一个院子,建得又快又好的还会有额外的奖励,但不能为了奖励就过分赶工,房子必须盖结实了。”
程颂让这些人自己分组,多数人都是与自己同村人组队,不够人数的再和其他村的凑一凑,一共分了十五队。
等他们分好后,程颂又给那三十几个少年郎布置活儿:“你们可以选择加入到盖房的队伍里,但只能充当助手,边干边学经验,每日工钱四十文,如果不想干这个还可以去山上铲土运土,一车土十文钱,若是力气大的一日的工钱应是比四十文多,但需得估量好自己的力气,不能逞强,容易受伤。”
一下盖这么房屋,需要的泥土量大。程颂买了三十辆推车,运土得两人一组搭配干,要是一组青壮合力,一天估计能铲回十几车土,挣的工钱也多,但这活儿实在累人,程颂怕这些少年吃不住。
可惜他的担心没人领情,少年们全选择运土,盖房子有的是机会练手,但多挣工钱的机会可没多少。
程颂也没法多劝,只能叮嘱他们不可过度用力,若是受了伤不能瞒着,必须治疗休养。
至于最小的这二十多个,虽然带回作坊制酱也行,但他们毕竟刚来,有些还是跟着父兄一起来的,最好先别把人拆开,等熟悉适应了再说。
他们的工作任务就是清理荒地碎石,两千亩地要开荒,捡石头的工作量也不小。
箩筐和手套他都带来了,等明日开始干活儿就给他们配上,只是这些孩子小,需要每日安排人看顾着,一亩地一亩地的清理,不能乱跑。
捡石头的工钱是每日三十文,制糖院的娃娃工钱因为奖金多实际已经涨到每日二十文了,但捡石头辛苦,又脏又累,多给些也是应当的。
都交代好后程颂挑出能帮忙砌土炕的人手,今天就开始算工钱,其他人明日开始干活儿。
仓库土炕还不能睡,只能先在客栈的房间里挤挤,十几人一间肯定有打地铺的,好在天气还不算太冷,凑合几日等土炕能睡人就好了。
每次扩充业务程颂都要为人手不足发愁,不是干活儿的人手,是管理人才太缺。
虽然黎仁诚说他来荒地这边看着,但这不是长久之计。程颂考虑之后,让舅父带着黎仁平来做这个监工。
杏干的制作停了,炒杏仁自然也停了,黎仁平最近都在帮忙熬煮辣酱,但程颂不打算一直让他颠勺。问他也说不出什么特别的爱好,就只是想做工赚钱,那就往管理方面发展发展吧。
舅父家那边,程颂去谈完之后不仅舅父自己答应了,连两个表哥都想去。
打从豆腐制作搬进城里,程颂就安排工人每日将周家做豆腐用的豆子一起挑拣清洗了,加上买了牛推磨,周家父子能干的活儿就轻省多了。
而且做酱油腐乳的全是女子,一群婶子天天调侃两兄弟的婚事,他俩这头早疼上了,如今听说程颂开荒盖房缺人,立马就申请了。
“那卖豆腐的活儿谁干啊?”程颂问。
“本来那豆腐摊子就摆在城门口,现在挪到大院门口,离着没多远,给些工钱让守着卖纸摊的孩子帮忙卖卖,不耽误事。”
舅父摆摆手道。
“既然如此,甚好……”
有舅父带着他们三人监工,程颂就放心多了,和黎仁诚偶尔去看看发个工钱就行。
“干嘛呢?”
洗漱过后回到屋中,程颂去隔壁看了看,见梁文已经睡得人事不知,画砚梁言加上过来串门的程胜勤学盘腿坐了一圈不知在嘀咕啥。
“算算最近花了多少银子,少爷,十日不到,就花了近万两银子了,银票箱子都浅了许多。”画砚愁道。
买地买院子加上置办垦荒用的农具、盖房用的瓦片,还有预定的耕牛,最近花的钱是多了些,但这都是投资,程颂一点没心疼,不过见几个孩子替他发愁的样子,还是挺感动又挺可乐的。
“花就花了,少爷再挣就是。”
“你怎么也来跟着发愁?”
程颂在弟弟头上捋了一把。
程胜抬头看看哥哥,突然有些庆幸他娘眼中只有预考,不知哥哥赚钱花钱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