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我靠种田当上校长 > 第72章 诵读课堂

第72章 诵读课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乞巧节一早,城门刚开,王止和几个兄弟就再次奔赴云州采买了,骡车上还带着昨晚就装好的几大箱绢花头饰。

如无意外,这些头饰今晚就能摆上云州铺子的货架,供出来过节逛街的年轻女子挑选采买。

相较于云州府过节的热闹,长宁虽然没什么可供少女们游览娱乐的场所,但出来购个物吃个饭的人还是不少。

至少今日的蜜汁排骨铺子,就有不少年轻女客光顾,生意照往常还要好上许多。

特别是铺子门口还摆了两个并排的新招牌,惹得不少食客行人驻足。

“诚颂书坊,新书上市,《看图识字第一册》,数量有限,欲买从速。”

“嘿,章屠户,这是哪个写牌人给你家做的,莫不是拿错了,这上面写的可是新书上市,不是新菜。”

有那识字的客人读过之后冲着老板喊。

“没错!”

正在卖肉的章老爹拽过一条猪后腿,咔嚓一刀,“二斤,六十文。”

“没错?杀猪的卖书,还没错?”

这客人嗓门大,招惹不少人看了过来。

屠户卖书?什么书?庖丁解猪?

“这位客人,我家铺子只卖这一本书籍,其它不卖,这书有字还有图,甚是有趣,您可以买本回去看看。”

伙计放下手里活计赶忙跑出来,向围观牌子的人推销识字书。

书上有字那不废话吗,不过还有图?

“这书在哪儿呢,取一本来。”

“好嘞。”

伙计说完跑回铺子里,拿出本样书递了出去。

“这书……还真有图啊。”

这客人边翻边说道。

“还不止一幅,似是每页都有啊。”

“这页是猪?还真有猪啊,这猪画得倒是俊俏。”

“是猪,那旁边不是写着猪吗,猪肉,猪崽,猪突豨勇,一图一字,原来是这么个看图识字啊。”

“哟?慢些慢些,那页红色的是什么?”

一起围观看热闹的越来越多,议论也多了起来。

这书很是特别,尤其是图,不知是什么画风,不够形似,又不难辨别,颇有些趣味。

“伙计,给我也拿本来。”

有那着急的,看别人手里的书不过瘾,催伙计再拿几本出来。

“对不住,这样书仅此一本,您要不急就稍待,等这位客人看完您再看。”伙计笑着拒绝。

“那就把要卖的拿来,我买一本,这书价钱几何?”

刚吃完排骨的一位客人问道,他过来得慢了些,只能挤在边上看。

那书肆里话本多是一两银子,贵一些的经义注释二两,眼前这本书虽然不厚,但图多新奇,想是得三四两银子。

“一本二百文。”

“多少?”

“二百文。”

“来五本,不不,十本,十本。”

如此便宜,买回去给自家和亲戚家孩子分一分,自己也留一本看。

二百文?怕不是这诚颂书坊不了解行情错卖了价钱?可得趁机多买几本!

“我,我,给我也来两本!”

“三本!”

“我也要三本!”

“好嘞,您几位稍待。”

……

这一日,相似的情景还发生在长宁书肆和谢家的书画铺子,为了尽快让更多人见到这本书,程颂选了这三家一同卖书,至于是否合适他根本没想,有些超市里不也卖书,有人买就行嘛。

谢家铺子门前,刚买了书的几人正对着另外一块牌子向掌柜打听。

“这诵读课堂是何意?这书坊还办私塾啦?”

“不是私塾,是书坊请了读书人带着大家诵读这本《看图识字》,若是谁不识字,就可以带着书去上面写的书坊地址听一堂诵读课,像您几位学问这么好,自然不必过去。”

谢家这掌柜话说得圆乎,捧得人心里舒服。

“可不识字的人哪会来买书?”

又有人问了,其他人也跟着点头,是啊,不识字的人买什么书。

“这书就是教人识字的嘛,但只有图还不够,许多字还是得有人教着念上一念,之后再照着图回忆多练,总能记住几个,这书里都是常用字,多认识一些总有好处。”

那倒是,谁也不能说多识字是坏事,只是怕那些不识字的人不知道有识字书卖,更不知有诵读课堂,再者,二百文对他们来说算不得什么,对不识字的穷苦人而言,定是没几个能舍得。

“不买书也可以去听诵读,那书坊只限制人数,不拘是否购书。”掌柜接着解释。

“不买书也能去听?”

旁边一位听了许久的中年汉子问道,这人是挑了自家蔬菜进城卖的,路过这里有人买菜,他便将箩筐放下等人挑拣,正好听见掌柜的话,急忙挤上前来。

“能听,早些过去就行,人家书坊挤不下那么多人,这上面写了,限额一百人,本月初十巳时,就在诚颂书坊,地址在……”

“知道知道,西城门那里的大院,我去那条街上的绢花作坊卖过菜,初十巳时,多谢掌柜!”

……

三日后初十一早,秀才院的程小少爷难得没赖床。他已经回县学上课了,只是免不了还得偶尔请假,不过今日休沐,能奋力早起全凭一腔为梦想拼搏的热情。

县学收到了衙门送去的银子,对程颂雇佣佃农做工的事也有所了解。

换别的学子如此频繁请假可能都被逐出县学了,但程颂要做的事连县令大人都点头支持了,县学也不好拦着,再说,多了这笔银子,饭堂的伙食能改善不少呢……

印书坊已经搬到城里做工了,早饭过后,程颂黎仁诚和大小工人们一起搭骡车进了城。

诵读课这日上午,印书坊停工,除了几名请来的工匠,所有人都要跟着一起听课。

制糖院里的小课堂日日不停,村里的孩子倒不用特意过来。

问过个人意愿后,程颂又从采摘小队调了几个大一点儿的男孩进了印书坊,他们中有佃农村的,也有养济院的,这里工钱高,男孩们都很乐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