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我靠种田当上校长 > 第68章 识字书

第68章 识字书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租地的事吏员做不了主,只能把程颂带到主簿跟前。听说程颂想要租田,主簿直接问道。

“回大人,十年吧。”

十年?主簿一噎,你打算考十年秀才??

程颂当然没想做院试钉子户,只是看出这地似是不好租,所以干脆往长了用力,将来即使他离开佃农村还能雇人继续种,多租几年肯定合适啊。

主簿犹豫了一下,按说这类田地是既不卖也不租的,但如果承租人是程颂,倒是也能商量。

他在大堂之上强买代州少年的“义举”当日就传到了其他几位大人那里,名声又壮了不少。

当然,除了称赞程颂,衙门里也跟着添了几分紧张。能有孩子被牙商贩来,就可能有难民自己走来,若是来得多,还须要尽快上报州府,县里更要提早准备。

……

十年肯定不行,最后主簿同意他租种三年,这都算特批。

三年就三年,反正三年后若是县里用不上这地,他就再来续租,左右不贵。

青寿镇上等田是八两银子一亩,学田紧邻县城西门,应是更值钱些,不过衙门给程颂的租金倒挺合理,一亩地一年五百文,一共租给他一百亩,租金一年一交。

说完田地,程颂又提出想把紧邻绢花作坊的空置大院租下一个。

这个容易,那几个院子太大,位置也不好,一般商家用不上,已经空置多年,有人愿意租,还是熟人,自然合适,主簿吩咐吏员一同给他办了,租金一年八十两。

租完田地后,程颂就将甘蔗种植的方法和曲辕犁的图片交给了他黎兄,好在黎仁诚已经习惯程颂的抽象画作了,问过几个细节之后就去定制了。

曲辕犁在大琞不算发明,只是多在南方使用,云州地区,至少长宁境内无人见过,程颂这画从哪里抄来黎仁诚根本没问。

“这张犁要做得大一些,至少要比这张大一倍,犁壁和犁铧都要做得大些,犁壁两边的曲面也要更弯些,开荒的地还须尽量深翻。”

程颂指着秀才院墙边靠着的耕犁给黎仁诚比划尺寸,种甘蔗要求土层厚实,土质松软,最好再掺些腐叶土或是堆好的肥料,耕犁做大些也是因为有牛,单靠人力肯定拉不动。

“好,颂弟放心。”

六月佃农村里的耕种任务不重,听说秀才院要雇人开荒和收购腐叶土,村里立刻行动上了。

这几个月程颂时不时派发任务,大家都习惯了,问清楚需求就开干,指定能挣钱。

种甘蔗的任务托付给黎仁诚后,程颂就一头扎进了识字书的编写。

凭他的水平自然不行,肯定要穿回家抄现成的,只是这抄也得有技巧,得小心别把犯忌讳或者过于超前的字词放进来,比如钢笔、报纸、血压之类,造句也要符合大琞的遣词用字习惯。

插图部分也不能把压力都给到画砚和黎仁安身上,毕竟有不少事物他俩都没见过,靠他们想象还不知何时才能定版。

无奈之下,程颂只能抄书时临摹个大概,那画作在两个孩子眼中自是一言难尽,只能取其精髓重新勾画。

最后这第一本识字书定下了约一百个生字,包括数字、方位、时间、颜色、五谷、蔬果等,组词也尽量使用常用的,全书主打就是贴近生活,避免生涩,男女老少都能用,完全零门槛。

完成草稿后他又拿给黎兄过了一遍,确定无误就把陈志请来了。

听说可以刻板了,陈志不仅自己来了,还带了两位手艺熟练的雕版工匠,说等雕版都刻好后再帮程颂请一位装订匠人过来。

这识字书字数少,三个人一日就能雕刻出好几块,崔勇和几个孩子同时开始刷印,代州男生院中日日漂浮的都是墨香。

这墨汁还是用收来的废墨调制的,程颂为了把书卖得尽量便宜,想尽办法压成本,直接在收山杏的摊子上加了个收废墨的牌子。

用不了几日山杏就彻底过季了,差役无法日日守着摊子,程颂打算把许正派去收几天,这孩子面相讨喜嘴也甜,程颂也有心让他锻炼锻炼,结果他刚去了半日就拎着半篓废墨跑回来了:

“少爷,纸不够了,那些人都不要铜钱,只要纸。”

……

程颂给废墨收购制定了两个方式,一两废墨可以换五文钱或者十张竹纸,就是他从云州买来印书的这种。

这纸虽耐久性差些,但大琞的书籍多用这种纸,反正多数书籍也不需存个百八十年的。

这纸只能从云州的纸坊批发,长宁域内没有零卖的,程颂是一文钱四张批来的,按一文两张的标准换墨。

他倒不是要靠卖纸挣钱,只是想着把运费和耗损也折算进去,别因为换墨赔了纸钱就好。

长宁境内都是五六文一张的好纸,许多家贫的学子用纸十分节俭,废墨换纸比那收山杏的消息散播还快,不但来换纸的人多,没有废墨要买纸的也不少。这竹纸能印书就能书写,价格便宜好几倍,怎能不快枪!

“那些人围着我非要买,实在没办法只能卖了一些。”

许正苦着脸和程颂汇报,把废墨和卖纸钱都递了过来。

“嗯……既然如此,那你顺便摆摊卖纸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