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程颂说想买甘蔗,方四爷带他们去了两条贩运蔬果多的货船,凑了九百多斤,八文钱一斤,比李记的便宜两文,但运费要程颂自己付。
至于为什么糖商近两年开始售卖新鲜甘蔗,方四爷和卖甘蔗的管事都不清楚。
刚赚了二百多两银子,不止他家书童激动,程颂自己也兴奋,又买了上百斤的水蜜桃和石榴,一同运回去给作坊里的娃娃们当福利。
装了蔬果的都是大商船,程颂问了一下,说是载重能上千料,就是一千石,十万斤。
一斤也就赚几文或者十几文,载重小的商船装蔬果确实利润太低,怪不得那些中型的商船少有贩运。
虽然经常有装了甘蔗的大商船北上,但都是只停靠云州码头,不去合山。
长宁到云州的距离相较合山要多十几里路,好在乘骡车都是一日内能到,程颂打算回去安排一下采买,有机会用甘蔗制糖,无论如何不能错过。
正事忙完了,程颂没忽略孩子们饱含热望的小眼神,发话下一站望景楼!
方四爷说去望景楼他请客,却没争过非要表达谢意的程颂,找到甘蔗货源和安排运送省了程颂不少事,至少要谢顿饭。
九百多斤甘蔗自然不是当果子吃,方四爷对这程小郎君也是越来越感兴趣,想看看他还能倒腾出什么好东西,也不再争着请客了。
望景楼不仅门头气派,内部也够宽敞,一楼有近百张散桌。
“咱们上去吧,二楼还有六十六间雅间。”
方四爷见几个孩子都在数大堂有多少张桌子,觉着挺有趣儿。
楼上雅间也有大小,程颂他们人多,选了挂着“鸿运”木牌的大间。
大琞航运发达的州府都好吃鱼脍,这风气在运河通航后也刮到了云州,菜单上各种鱼脍就占了一整页。
方四爷建议多点些,说望景楼的鲜鱼脍选料精,整个云州府都数得着。
程颂小时候也爱吃生鱼片,后来被家政阿姨的朋友圈吓戒了。
虽说这里的鱼受到的污染少,但习惯已经养成了,程颂也没打算破掉,而且记忆中原来的程颂也不好吃生食,正好给他省了解释的麻烦。
他不爱吃,有爱吃的。
以画砚为首,四个孩子对桌上的几盘鱼脍都下了狠手,吃相十分凶残。
程颂被他们吓得都没法好好吃饭了,直怕哪个被鱼刺卡了嗓子,这可不是肥皂能解决的问题啊……
“哈哈,小郎君无需多虑,这望景楼的厨子刀法很是了得,刺多的鲫鱼都能收拾好,放心吃无妨。”
方四爷笑着劝程颂,还给他推荐了几道望景楼的特色菜。
“蜜汁排骨?”
听伙计报了菜名,程颂惊讶道,其他人也颇为讶然,都看向了刚上桌的这道菜。
方四爷年纪最大,也常来望景楼,点菜时程颂就请他全权作主了,他们几人也没细看菜单,等端上来才发现居然有道蜜汁排骨。
“味道不一样。”
章清抢先下筷子,给了个虚惊一场的结论。
“哦?是与长宁的章家蜜汁排骨不同?”
方四爷问道。
“您也听过章家蜜汁排骨?”
程颂他们挺意外,这方四爷总在船上,长宁也没码头,他从何处听说的。
“自然,不止我,府城不少人都听过,还有专程去长宁品尝的,都说那排骨做得香甜,连店中小菜都是秘制,滋味特别,与别处的做法很是不同。”
方四爷知道章清的名字,但不知道蜜汁排骨就是他家的,一顿盲夸听得排骨店小东家满脸自豪,一点不好意思都没看出来。
等程颂重新介绍了章清,方四爷大笑说一定要找机会去他家铺子尝尝正宗的。
席间望景楼的掌柜还进来一趟,看二人说话方四爷应是这里的常客,与掌柜十分熟悉,只是刚进楼时没遇到。
听伙计说方四爷带朋友来了,掌柜特意上了趟楼,向几人问了一圈好。
方四爷与这掌柜也不见外,直接点出了他家的排骨味道不行,被章家蜜汁排骨的小东家否了。
这掌柜听完了章清的身份,又将热情原地生拔了十度,使劲夸了一通,连自家菜品被批了也不介意,还直接说了他们酒楼确是听说了章家排骨的名声,特意安排厨师去长宁吃过,但吃是吃了,回来学着做却一直不得要领。
程颂笑这掌柜还挺直爽,不过人家是光明正大去店里吃饭,也没去铺子后院偷学做法,确实不需要遮掩,而且照此推论,去过章家探究的定然不止望景楼一家。
待掌柜离开,程颂说要与方四爷确定一下绢花交货的具体日期。
“月底商船停靠合山还是云州还要看货的情况,日期定不了太准,我下船后亲自去趟长宁,最迟不会晚于六月二十八。”
方四爷估算了一下近期的安排后说道。
乞巧节前六七日就开始进入销货旺季,他要想将绢花运到京城和江南,至少要再提前四五日将货送上船。
程颂应好,说自己会在二十八日前尽量多制些绢花。
这批绢布运回去多久能做完还需要与黎仁宁确认,绢花作坊的女工们手艺进展飞快,效率一日快过一日,现在每日能做出多少货程颂心里都没数。
“小郎君不必忧心,做出多少就卖多少,照你所说,若是怕被别人学了,剩下的布就做新样式,这绢花也不受季节所限,赶不上乞巧节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