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家兄妹还带着不少伙计,村中的院子住不下,吃过饭他们就去长宁县城找客栈了。
洗漱过后,黎仁诚听程颂聊起了作坊被动扩张的经过。下午家里人比程颂回来得早,大姐和母亲忙着给采摘小队做衣服还没来得及多聊,二弟倒是简单和他说了几句,不过碍着谭家兄妹还在也没法细聊。
“如此,那明日绢花作坊就开工了?”黎仁诚问。
“是,明日开工,村里招的几个人早上和大姐一起过去,养济院的灾民也说好了辰时半前到作坊。我原来以为黎兄明日才能回来,有些担心刚开工大姐一人忙不过来,既然黎兄回来了,那明日一早我随大姐进城,制杏这边就辛苦黎兄安排一下那些孩子。”
按理说黎仁诚跟去给自己大姐帮忙更合适,但绢花作坊都是女工,黎仁诚这样的帅气小秀才过去程颂怎么都不放心,这么危险的地方还是自己去吧……
都是女工的地方黎仁诚本来也不想去,他也不太想让程颂去,但除了他俩也没别人能拿主意,好在他对黎仁宁有信心,相信只要理清了章程,大姐自己就能把作坊管好,有什么拿不定主意的下工回到学田大家一起商议即可。
“少爷少爷,我们工作服做好了!”
不知道他家少爷正和黎秀才商量事,画砚穿着刚做好的苎麻短打冲进了秀才院,后面还跟着黎仁安和梁言梁文兄弟,几个孩子手里都还抓着自己刚换下来的衣服。
“不错啊!”程颂夸道。
天气热,也是为了做活儿方便,给孩子们做的这身短打工作服都是七分袖的款式,袖子裁剪的长度还是正常的,只是做了外翻的设计,把长袖挽起两折先用线绷住了,待初秋天凉可以再拆开放下。
这衣服用料样式都没什么特别,只是几个孩子穿得一样,长相还都挺出众,看起来就比平日又可爱了不少。
“凉不凉?”
程颂捏了捏梁文露在外面的小胳膊,这孩子才四岁,跟着程颂他们生活了没几天,就吃胖了一圈,小胳膊小手都肉乎了不少。
“不凉,好看!”
梁文眼睛都笑弯了,他也不知道自己穿起来什么样,但能跟哥哥和画队长穿得一样,就好看!
黎仁安也跑到了自己大哥身边,打从到了学田,加入了采摘小队,虽然白天都要做活儿,但和一群孩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就没有人喊累,他每天都过得特别开心。
“是挺好看。”
黎仁诚拍了拍三弟肩膀,也笑着夸了句。
程颂定的每日上工时间是辰时半,就是早上八点。制糖院子包午饭晚饭,早饭帮工们都是各自在家吃。
最近农忙,下田早的人家早早就把孩子送过来了,程颂也没意见,来得早就自己玩会儿,在家没吃饱的和他们蹭点儿吃也行,反正孙大和灶房的帮工一大早就开始了做主食。
院子里人多,都等到饭前再做来不及,像石头兄弟和黎仁平这样的半大小子正是能吃的年纪,干活儿也不惜力,什么时候饿了就随时去拿个馒头饼子垫一垫,所以灶房里几乎一整天不缺吃的。
吴婶子他们没少替程颂心疼粮食,总担心他挣的钱扛不住这么多人随便吃。
“无妨,粮食也不贵,吃得饱才有力气干活儿。”每逢有人劝,小东家就笑笑回一句。
这天早上刚到辰时,养济院送孩子的车就到了,一共三辆骡车。
二十多个穿着同样工作服的孩子哗啦啦从车上往下蹦,几个太小的还得大孩子帮忙抱下来。
画砚最先跑出秀才院,指挥他们排好队站到了制糖院子门口,程颂和黎家人也跟着来到车前。
过来做饭的两个大婶告诉程颂去做绢花的女工也是一早就出来了,现在都在西城门绢花作坊等着呢。
“不是说辰时过半到了就行,怎么出来这么早?”程颂问。
“现在天亮得早,呆在养济院里也无事,我们就想着早点到,早点干活。”
年纪更大一些的李姓婶子回了程颂的问话。
“我现在就过去。”
旁边站着的黎仁宁说道,她也正准备出发了,听说工人都去了,心中有些着急。
“大姐莫急,稍待。”程颂拦住黎仁宁,又问李婶子:“那你们早饭吃了吗?”
“早上也没干活,不用吃饭。”李婶子回话。
那就是都没吃,程颂明白了,寻常百姓中都有不少人家不吃早饭,更何况是这些灾民,估计衙门也是一天只管他们两顿饭。
程颂让车夫先别走,快步去灶房让孙大装了两笸箩饼子,放上骡车准备带去绢花作坊,又让画砚和梁言去通知那九个要去绢花作坊干活儿的女工,让她们尽快过来坐骡车一起进城。
绢花作坊包午饭晚饭,昨天就买好了锅碗米面,也安排好了做饭干杂活的工人,他还给了黎仁宁五两碎银子当备用金,每日买些菜蔬生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