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孽归 > 第51章 第 51 章

第51章 第 51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身契与笔墨印台一并送进洒露斋。

“你来。”季真敛去愁容,面带春风,含笑向奉行招手,“签下这张身契,以后你就是殿下的人了。殿下在夏城期间,你的月例银子从王府账上支,等殿下回京——”说到此处停了话,望向赵结。

赵结道:“签下此契,当与我寸步不离。”

季真笑说:“真是有福气的。等殿下带你去了京城,从今往后便是享不完的福。”

奉行拿起身契颠来倒去地看。

东岭王府没在身契上做文章,只姓名留空,写明了事因。难得是张活契,月月都有工钱可领。

她铺平身契,坦然道:“我不识字。”

季真提笔舔墨,将眼前身契上下颠倒回正,柔声道:“无妨,你将名字告诉我,我替你写上,你按个指印就行。”

“胡善。”

季真笑问:“可知是那两个字?”

奉行逐字逐句回答:“胡作非为,积德行善。”

闻言,季真只笑,落笔没有迟疑。

奉行瞧去,字迹横平竖直,形似印版,可见下足了功夫。可惜有形无神,只能夸句工整。

婢女掀开印台,指着那新鲜的墨迹,唤她画押。

吹干了墨,红指印按上。

赵结又问:“另还有六人,作何安置?”

“都一样的,只是月钱上要少些,按照府内杂役的标准发放。”季真取帕擦了擦手,问那来送身契的侍女,“郎中可请来了?”

听到问询,侍女并未直接答话,只垂首跪伏在地。

婢女习以为常,向前俯身去听,过会儿转述说:“请过郎中了,伤口都已经包扎好,药也煎上了。”

奉行不由想起方才那嬷嬷的叮嘱——“千万谨记,无论王妃与你说了什么,都不可回话。一个字也不能吭。”

好怪的规矩。

季真眼带慈笑:“殿下,人已经妥善安置,等他们伤病痊愈,再叫来与殿下谢恩。”

赵结颔首,与季真再小坐片刻,叙几句家常。期间以接风洗尘为由定下晚间酒宴,话毕,由数名侍女引路,送赵结回到住处。

屏退支开闲杂人等,赵结推开卧房外间花窗,带奉行看向窗外的青砖黛瓦。

“那道围墙后,就是东岭王所居院落。”

奉行探头瞟了眼,暗自记下,心里盘算着入夜后翻墙一探究竟。

落了窗,踢去布鞋歪倒在罗汉床上,抓几块糕点狼吞虎咽填进肚子,灌下半壶茶水,她方玩味道:“看来东岭是王妃当家做主。”

“难为她了。”赵结端来里间备着的茶点,“够吗?”

低沉温柔的问询声,却让奉行想起城外奄奄一息的灾民,不禁长叹一声:“饿极不知饥啊。”

愁绪忽来,食不下咽。

她将剩余糕点轻轻放回盘中,斜眼觑向赵结。

对方敛眉垂目,神魂恍惚,思索时惯常捻动的珠串却是挂在掌中纹丝不动。

莫不是在发呆?

她翻身伏上小几,轻敲茶碗,唤道:“太子殿下。”

赵结回神望来,提壶为她斟茶。

她扶了扶碗,盏壁冰冷,内外间均未更换热茶。

那名训诫嬷嬷讲规矩时,提到过府中水房常备热水,确保各院房内热茶不断,却偏偏漏了这处?

“太子殿下认为王妃如何?”

赵结没有迟疑:“省内民生,悉数在心,劳形苦神,然力不胜任。亏城外灾民,有过;护城内百姓,有功。功过相抵,无可厚非。”

无可厚非。

她拎起盖瓯缓缓磨过茶碗,垂眼看着碗沿,面上带出若有若无的讥笑。

也不知是真是假有意无意,数百灾民千里求生却被拒之门外朝不保夕,洒露斋内一番问答没数出罪过,竟还铺陈出为民劳苦。

自他奉诏还俗、受册为储至今十余年间,或为超脱,或为避嫌,或为自保,始终苦心参禅,极少参与政事,因而虽自书中学得韬略,但对各省民情不甚了了。

一句“无可厚非”,许是由此而来吧。

往事浮上心头。

初进宫时,她的一举一动都被朝野各方盯着,也曾有过逃避的念头。若非皇姨母偏爱、老师庇护,或许她会如赵结般诸事回避,独善其身。

想到此,便没了脾气,放下盖瓯,坐直正色,紧盯赵结问道:“你是看她声泪俱下地陈实情、诉苦衷,故而句句信以为真、照单全收?”

赵结不答反问:“善娘子认为王妃如何?”

“去里间说吧。”

奉行趿着鞋,端起茶转进内间。

推开南墙小窗,确认隔墙无耳。关了窗,再吃两口茶润过喉咙,背靠妆台仰坐,捧着茶盏耐心解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