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岭民生,她说的多是实情。不过东岭地少不假,人同样也少。靖肃五年清查户籍、清丈土地,京城及周边,在籍人口五十五万,在册田地八十万亩。
“东岭全省在籍四十万余口,在册田地七十余万亩。其中有四十万,每年仅收一季作物,每亩每年产粮在二百斤上下。有二十万土壤较优,位置适宜,每年还能种些其他作物。
“较其他省份而言,产粮确实不多。但来夏城途中你亲眼见过,东岭不似京城。京周是山已吃空、水也吃空,东岭依旧山富水肥,果腹食物几乎遍地都是。
“易得的丛林果蔬、溪泉鱼虾,难猎的飞禽走兽,均不在少数。你我来时,洪涝山崩刚歇不久,又经暴雨,山中尚且不短吃喝,何况平时?七十万亩地和这满省山水,按道理足够养活四十万人。”
赵结心中计算,而后道:“吃山吃水到底凶险,即便依你所言,这四十万口仅能勉强温饱而已。”
奉行回应:“太子殿下别小瞧‘勉强温饱’四字。天子脚下,京都城中,尚且有许多饥寒交迫的乞儿贫民。于多数百姓而言,能够勉强温饱已是莫大幸事。”
两人目光少接片刻,奉行回眼望向彩绘雕梁,继续说:
“靖肃七年,东岭田税减半,鼓励垦荒抵税。七八年下来,田地增量不在少数,田税总额整体上涨。同时工商兴起,商税亦有大幅增长。
“近三年里,东岭没有大灾,官仓存余相对可观。与富庶地区相比,东岭诚然贫瘠,夏城固然穷苦,却不至于拿不出数百人三五个月的口粮。
“何况朝廷不会坐视天灾不理,即使官仓告竭,先由官府出面向城内商贾大户赊借,只要能撑到朝廷赈灾粮草运到,回头无论是分批偿还或是抵扣税款,都好商量。
“再说用工一事。生死关头,为挣两口饭吃,灾民甚至肯豁出性命与凶兽搏杀。以商贾之精明算计,怎会错过此等‘良机’?
“该是他们堵了所有活路,最后再借寺庙庵堂施斋普度的名义,理直气壮地苛待灾民。那数百灾民半死不活地被养着,三两日给点甜头吊着,虽有怨气,但没甚气力折腾,给了他们这一两个月无耻的安宁。”
越说怒气越盛,茶盏被重重搁上妆台,溅出冷水。
室内仿佛被这几点冷水浇透,凛如严霜,无边怒火暗藏,寂如寒冬。
笃笃——
两响叩门声,化开室内近乎凝结的空气。
“启禀殿下,王妃吩咐,有些许事物送殿下呈阅。”
奉行揉揉眉头,怒气藏心,勉强缓和了脸色。她给赵结递了眼色,两人同到外间。
赵结抽卷书册坐着,随口吩咐:“进来吧。”
奉行应声开门,门外整齐排着两队人。
为首女子神态从容,簪金戴玉,衣着鲜妍。
身后是两名侍女,一人捧文书信函,一人奉茶点药膏。后跟两名绣娘,四名小厮,带着尺规图样、布匹绢缎。再后是数名杂役,搬着家具摆件,带着各式工具。
“奴婢息纯,奉王妃命,呈送夏城三月以来的各项公务文书。”息纯面带微笑,引着身后侍女仆役进屋,呈递文书,更替热茶,收整屋舍庭院。再携绣娘上前:“前两日府中下人怠慢,未能尽心服侍殿下,王妃回府后,已悉数训诫责罚。另请殿下选些料子,奴婢们好为殿下量体裁衣。”
布料及图样送上,绫罗绸缎俱备,男衫女裳皆有。赵结随手指件男衣,从女衣图样中仔细挑出两款定好面料。待绣娘们量了尺寸,杂役们布置妥当,息纯含笑告退。
送走了人,赵结斟了茶,开始查阅文书。
奉行捧起热茶暖了暖手,缓解新旧伤口痛痒。再从季真送来的药膏中拣出一盒,打开盖子到赵结鼻底,问他:“闻闻看,是什么药。”
“金疮药。”
再拣出另一盒:“这个呢?”
“丹参羊脂膏。”
是止血止痛、祛疤消瘢的常用药。
还有些药丸,贴有药名,她自识得,便不再问。
前脚露了片刻伤口给季真瞧见,后脚对方就来送药,且内服外敷功效齐全。如此细心,即便前几日不在府中,也不至放任府内下人怠慢太子。
多半是有意为之。
是下马威?还是另有所图?
奉行一面思索,一面拣出瓶药。大半瓶药丸倒进手中,掂了掂分量,再添几丸,随后一把吞下。
赵结手里纸页虽动,心却系于旁处,瞥见她服了药,现正潦草涂药,无奈放下文书,委婉道:“口服药量稍多了些。”
奉行不以为意:“猛药好治病。”
赵结语塞,想起她曾暗中探查季真脉搏,便问:“王妃脉象如何?”
“脉象细弱无力,偶有断续,确实是体弱多病,这点倒没骗人。”奉行收了药,吹干两掌药膏,迫不及待去取文书。
赵结顺口道:“脉象可以造假。”
奉行愕然:“脉象怎么作假?”
她所习医术,一半来自宜巽言传身教,一半来自古往今来的医学典籍,确实晓得有些手段能改脉象。但无论何种手段,均需外物辅助,季真身上并无类似痕迹。
对赵结来说,脉象作假的法子倒是无关紧要。
他正要回答,却倏地想起些什么,片刻迟疑后,将原要说的话吞回,岔开话题:“这些是城外铁矿上报工部废弃的公文及回函,附有历年产量。”
信函递近,奉行看他突然避而不谈,心中生疑,眼一低,又瞥见对方微露的方寸掌心。
掌色粉红,乃气血充足之象。
记得在京时,她几次明里暗里的试探,发觉其掌色青白,显是气血衰微之症,然脉象始终如常。但到东岭,她再为其诊治,脉象表征确能如一。
原来是作假。
奉行恍然一笑,不再追问,翻阅公函回说:“不过眼下铁矿废弃与否却不是最要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