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之日,天高气爽,丹桂飘香,龙家老宅内外一派喜气洋洋。
老太太八十寿辰,老宅上下早已忙碌多时,宅子装点得富丽堂皇,红绸灯笼高挂,花木扶疏,老宅院中布置的各色菊花最为夺目。
□□如金,白菊似雪,紫菊若霞,更有几盆稀世名品盛开如盘,香气袭人,引得各世家来祝寿者驻足观赏,啧啧称羡。
老宅后院,毛竹林掩映,清幽雅致,来者赏菊品茗,闲谈笑语。
前堂,带着贺礼前来祝寿的世家络绎不绝。
正厅中,龙老太太坐于黄杨木太师椅上,精神矍铄,面色红润。
“老祖宗,您可真是福寿双全啊,气色如此之好,真乃福星高照!”刘家家主刘二爷一迈进正厅,便拱手作揖,夸赞道。
此时正厅赵家、周家两位家主正在客座,见刘二爷进来,也起身纷纷施礼。
下人给几位家主看上茶,刘二爷端起茶碗,笑道:“我听闻今日寿宴乃西小姐一手操办,布置得如此用心,周到细致,实在令人叹服。不愧是龙家孙儿,行事这般妥帖,叫人好生羡慕啊。想我那几位弟弟妹妹,终日只知游山玩水,无所事事。至于小辈们,更是懒散成性,不务正业。若能有一个如西小姐这般出息的,我也不至于年未老而鬓先斑,愁白了这半头青丝啊!”
刘二爷一番话引得众人哄堂大笑。
而周家主是爱菊之人,今日院内的赏菊宴实在深得其心,尤其看到几盆稀品,他更是驻足良久,难以移目。
这会儿听刘二爷说寿宴办得好,他也夸起院中菊宴。
周家主早先驻足观菊时龙彦西已留意他的喜好,此时她恰好来到正厅,听闻周家主赞赏中秋赏菊宴实在应景,她提起衣裙,迈进正厅,面带笑靥道:“周家主若是喜欢,寿宴后彦西便派人将那几盆花送到周宅。”
周家主闻言,面上虽略迟疑,心中却是欢喜难掩。那几盆菊花,实乃稀世珍品,花色艳丽,姿态非凡,寻常难得一见,周家主自觉爱菊几十年,也未寻到这样的好物。如今龙彦西竟愿割爱相赠,虽是他晚辈,可周家主仍是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连忙拱手道:“既是西小姐美意,周某便恭敬不如从命了。”说罢,脸上笑意难掩,心中更是乐不可支,转头便向龙老太太夸赞龙彦西才干出众,乃人中龙凤。
龙老太太听闻几位家主纷纷赞誉,心中也觉龙彦西寿宴办得很合心意,颇感欣慰。
赵家家主把茶碗搁下,对老太太说:“老祖宗,听闻北姨太即将临盆,眼看您就要抱上重孙女了啊。”
龙老太太笑着点点头,但神色稍有憾意:“可惜我几位女儿走得早,不然我就像刘家老姐姐一样,四世同堂了。”
刘家家主的母亲,刘家老太太,今岁已九十有六,膝下育有四子女,长女及笄之年便缔良缘,而今长女的孙女已能牙牙学语。
在座几人都知道龙四那代人是龙老太太伤心事,老太太不提其他人谁也不敢说,龙老太太自己来说,他们也都陪着笑,只赞老太太福气绵长,家门兴旺,中秋又是大寿,等重孙出生更是喜上加喜。
中午是外家宴,各世家均有人来贺,他们送上贺礼,进入老宅祝寿。
龙彦西身为今日寿宴主事,四处招呼宾客,几乎忙得脚不沾地,她平日便是左右逢源,宴席上更是应对自如。
龙彦东被奶奶禁足在老宅,多月未曾出门,但毕竟她是龙家长孙女,今日寿宴也不得不出面待客。
春季饲料一事搞得沸沸扬扬,崑西众人都听闻东宅饲料厂经营不善,已易主他人,私下纷纷议论现在海家起势,龙家是不是已经衰落。所以各世家来者放下贺礼见到迎客进门的龙彦东,虽面上不说,但不免暗自思量。
可走进院内,见龙家老宅布置得如此隆重,又请了崑西几家酒楼的厨子前来操办宴席,寿筵盛设,宾客盈门,宴上珍馐罗列,各家人一见此景又觉得龙家底蕴实在深厚。
龙家这一支虽然只有三代,但发展迅猛,龙老太爷虽早逝,留下龙老太太和四个女儿,可老太太精明强干,大女儿龙一更是才干出众,至龙四时,龙家已稳坐崑西首贵之位,独占鳌头多年,就算龙四去世,北宅不复往日盛景,但依然不可小视。
龙彦北与林轻都数月未见姐姐龙彦东,此次寿宴相逢,本觉欢喜又亲切,可面对面姐妹竟一时语塞,无话可言。
龙彦北实在不便询问姐姐在老宅的近况,一时又不知该说些什么,幸得龙彦东先开口,关心林轻临盆之事,这才稍稍缓解尴尬气氛。
三人还未叙谈几句,虹姨便从内宅匆匆来唤龙彦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