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我妈帮我谈的女朋友终于来找我了 > 第22章 022:大风

第22章 022:大风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姬寻设想过欧理的生存路径——不,她才没空没心思主动替小洋葱考虑,是跟怀瑾吵架时候吵到的。

就她的经验判断,欧理获得一份技术型工作不难。

除非她死守自称用了十年的身份:欧理(Oliver·G·Rus),外国语大学毕业、外国语附属学校前外教。

谁知欧理还真就死磕她的文科出身,通罗马的大路不走,偏偏和祁怀青抢独木桥?

用这个身份选了和祁怀青一样的岗位,还靠随身携带的作弊器抢了这份工作——笔试题和面试过程在琨喜公司的服务器都有存档,「系统」鉴定是否出自孪生体手笔,易如反掌。

于是姬寻趁午餐时间问小虞老师,如果一个工作岗位的设立初衷是为了对抗人工智能幻觉,但有人靠人工智能作弊抢走了这份工作,应该怎么对付这个人。

姬寻以为自己把情绪隐藏得很好,然而小虞老师却似觉察到什么,点了点她手腕,随后轻轻握住她,“别急,方便跟我详细讲讲吗?”

说来奇怪,就在小虞老师说“别急”的瞬间,姬寻紧绷的情绪忽然外放,委屈铺天盖地。

“我有个朋友,应聘了一份工作,本来都拟录取了,但是发offer前被别人顶掉了。好过分,哪有这样的。”

祁怀青那极力克制但仍泄出的哭腔萦绕在耳边,恍惚熏染了她。

“没事的。”小虞老师略略加重力道,“慢慢说。”

姬寻深呼吸,舒缓自己的情绪。

她以前很少有过如此程度的感同身受,但祁怀青的求职过程可是她一集一集追到大结局的。

祁怀青提交简历紧张,她更紧张。祁怀青等结果等得睡不着,她也睡不着。祁怀青进面试开心得不得了,她也开心得不得了。

她和祁怀青一起研究过琨喜公司的企业文化和愿景,一起讨论过这份岗位的目标和价值,她还帮祁怀青搜索整理琨喜公司的员工评价,演练过好几次面试。

姬寻的参与度太高了,可以说这是她和祁怀青一同投入心血申请的岗位。

最后,明明都进拟录取名单了,却被人一脚踢开。

临门一脚被毙。

这跟那部烂尾剧稀烂的结局有什么区别?

烂尾?

不能忍。

忍不了一点。

小虞老师跟她确认:“确定是仅限人工的岗位?”

姬寻点头如啄米。

“是啊,琨喜公司你听说过吗?就是这家的微表情分析专员岗。我们是良方上接的群组任务,我朋友她完成得特别好特别快,我就建议她去问问全职。”

她才不在乎爆出公司和岗位名称会不会连带暴露那颗小洋葱。

最好让小洋葱得到教训,让她身败名裂,哪来的滚回哪去。

“哦哦,琨喜公司啊。我知道了,你等我一会儿。”

小虞老师饭没吃完,急匆匆离开了。

没多久,她来产品部找姬寻。

“搞定了,没意外的话,那个人要被取消预录取了,搞不好还要进黑名单。”

姬寻很意外:“这么快?”

她原来还想如果不行就自己来。她不一定能替祁怀青讨回工作,但她有办法让欧理也得不到。

小虞老师点点头。姬寻感受到她的发尾戳在手背和手臂上。

“琨喜公司刚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小虞老师说,“我们有一个全方位检测人工智能参与度的模型,目前开放给一些公司测试,琨喜也在其中。”

“检测模型?”

“对,主要是大语言模型,含少量神经网络模型。我刚去看了后台,还真有琨喜的检测需求,是琨喜公司人事发来的。23.3%,擦了边,我就拜托我们的专家进行三重交叉鉴定了。”

阵容这么豪华的吗?姬寻心说。她没问出口,不想打断小虞老师。

“我们一条一条说,首先,简历肯定用了人工智能润色,虽然权重很低。然后,这位面试者在每轮面试环节都表现出了一些技巧,极有可能事先用人工智能检索了面试官的偏好、倾向,然后做了针对性练习。坦白说,我们三位专家内部意见不是很统一,不过最后两位人类行为学和微表情分析领域的专家投了确定票,技术专家弃权了。所以最终认定采用了人工智能辅助,或者更严重,作弊。”

小虞老师语速不快不慢,每个字都咬得很清楚。

“取消预录取的原因主要考虑到这份工作需要的是具有长期与人交往经验的,也考验共情能力和高敏感性的,那位面试者……技巧有余,天赋不足,很生涩,生疏。但坦白说,如果不是我们的专家更具专业经验,一般人很难分辨出来。”

“是不是太麻烦你了。”

消化了内容,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姬寻又有些不好意思了。

“就这么一件小事……虽然对我和我朋友很重要——还让你去请了三位专家。”

“啊,没有。不是。你别多想。”小虞老师笑道,语调自然,毫无杂音,“因为我们也在调试这个测量模型。它主要是给L&L以及关联企业内部使用的。不过相对来说样本数量太少,干脆开放给合作机构了。”

内部使用的测量模型,是检验大家的劳动成果有多少来自智能体,还是说某些工作不能用人工智能,又或者……李博也反对人工智能?

姬寻好奇地问道:“李博不让大家用智能体吗?”

她有意模糊了问题,相信小虞老师会详细解释给她听。

“让用的啊,不然怎么会让每名员工除了本职工作以外,轮岗兼职其它工作。适当使用智能体李博不管的,比如说数据统计分析方面,减少程序化、重复性无意义劳动,智能体用好了确实能把一个人当三个人用嘛。”小虞老师说,“但是李博很强调不能过分依赖智能体,智能体会扼杀创造性,我们也是用来自测智能体干扰比例的。”

一旁的邵琅忽然插了句话:“人有惰性嘛。一旦习惯智能体化繁为简,大事化小……就会去想,让智能体再多做一点。有时候我们自己也分不清,那些灵感到底是在和智能体——尤其是大语言模型——碰撞时产生的,还是智能体诱导产生了灵感。”

“对。”小虞老师接口道,“所以李博就搭了这么个框架。”

姬寻心内一惊。

她很能理解小虞老师和邵琅的说法。

语言也好,学习的新工具也好,从事的工作也好,其实能在短短几个月内改变一个人的思维、逻辑。

就像培养一个习惯通常只要三周,当人类主动或被动适应智能体的工作原理和使用逻辑,在语言、行为等能够表达一个人思维逻辑的表现便会不自觉体现出相应痕迹,开始向智能体的逻辑靠拢。

俗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我还是想说说你。”下了班,送姬寻回去的路上,小虞老师旧话重提,“你看就算现在智能体普及,跟那时候的手机和互联网一样,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对它的利用率很低。别说充分利用,哪怕合理使用,也能给自己增加不少便利。你,就说你,小姬同学,你敢说自己从来没借助人工智能帮你做良方上的任务吗?”

小姬不敢说。

怀瑾没罢工时,40%……唔,50%……好吧,不高于70%的任务都有怀瑾帮忙。

小姬同学弱弱地问:“你们那款软件也能帮「良方」检测人工智能参与度吗?”

“当然能啊。”

姬寻倒抽了口凉气。

小虞老师笑。

“还是那句话,简单的、重复性劳动只要不涉及扩散包括潜在扩散性数据方面的任务,没有查的必要,就算没有智能体或者智能助理帮忙,你写个程序完成纯粹的重复性劳动,你乐意浪费你的时间和教育成本做低回报的事情,谁管你。”

“确实。”姬寻若有所思,“可以,但没必要,大多数人不会这么做。”

“不过,涉及数据存储包括云端存储,不好意思,肯定会被打回。这也不是良方平台的初衷。李博帮「良方」搭原则框架,就有一条,任务必定是用人工智能不如用人工的任务。否则,再搞一堆合成品、生成垃圾,让少部分人赚信息差,良方有什么意义呢?”

叮——

姬寻耳根动了动。

关键词触发危险雷达。

良方居然真的和李博……和L&L有关联吗?

“其实陛下……哦不是,我们的指导挺担心人工智能出现自我意识,然后诱导人们从细微处反向驯养人类。原则就是她定的。”

小虞老师音色骤然下沉,收紧,仿佛意识到自己不小心说漏嘴,说了不该说的话,故意严肃地调转话锋。

“还得说回你,小姬同学,你在良方灵工做基础性任务,就是在挤占广大劳动人民的生存空间,你知道吗?”

小虞老师这话说得有点重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