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一。"
"哦。"他推动轮椅到咖啡机前,用左手笨拙地操作着,"那正好赶上苏医生给你开的安眠药用完。"
刘姿怔住了。她没想到文靖记得这么清楚——她确实约了下周一去复诊拿药,因为最近失眠越来越严重。
"我可以推迟......"她刚开口。
"别傻了。"文靖端起咖啡,热气氤氲中他的表情看不真切,"布拉格音乐学院的中国音乐收藏是全欧洲最好的。"他顿了顿,"而且小雨说那边刚建了个跨洋实时演奏厅。"
刘姿突然意识到,他们早就在为这种可能性做准备——文靖研究远程音乐技术,小雨打听国际交流机会,甚至连苏棠都在尝试开发远程康复监测系统。
"你的复健......"
"苏棠会监督我按时吃药。"文靖抿了口咖啡,"而且你知道我最近在练习用左手做饭。"
刘姿望向客厅。阳光正好照在那台改装过的电子设备上,金属表面反射出耀眼的光。她突然明白,文靖不是在逞强,而是在用他的方式告诉她:他已经找到了与残缺共处的方法,不再是她离开就会崩塌的脆弱存在。
"《距离》那首曲子,"她轻声说,"我想把它写完。"
文靖抬起头,晨光中他的眼睛格外明亮:"我已经想好了副歌部分。"他推动轮椅到钢琴前,左手落下一个清澈的和弦,"用这个调开始,然后......"
刘姿走到他身边,右手自然地加入旋律。不完美的音符在清晨的空气中交织,像是提前演练着即将到来的分离与重逢。
刘姿收拾行李的那几天,家里出奇地安静。文靖整日埋头调试那台肌电音乐装置,连接线铺满了半个客厅。小雨扛着摄像机进进出出,记录下他一次次失败的尝试和偶尔的突破。苏棠则像个勤务兵,一会儿递工具一会儿送咖啡,眼镜片上沾满了指纹。
出发前夜,刘姿发现行李箱里多了一叠手写乐谱。最上面一页是《距离》的完整版,文靖用左手写的音符歪歪扭扭,却在每个休止符旁边都画了小星星。她翻开第二页,发现是一首新曲子,标题叫《布拉格的厨房》,下面附注:"给你失眠时弹的"。
客厅传来轮椅的声响。文靖推门进来,左手拿着一个改装过的平板电脑:"装好了远程同步系统,时差七小时也能合奏。"他顿了顿,"小雨测试过了,延迟只有0.3秒。"
刘姿接过平板,发现界面被改造成简易琴键,角落有个小小的视频窗口。她点开,里面立刻弹出文靖的脸——原来他正用另一台设备对着自己。
"这样。"他的声音同时从面前和设备里传来,形成奇怪的回声,"你弹这里,我就能实时加入低音部。"
刘姿突然说不出话。她低头摆弄设备,假装在研究功能,实际上是在平复情绪。文靖也没有戳破,只是安静地等她调整好呼吸。
"记得每天给仙人掌浇水。"她最终只说得出这句话。
文靖笑了:"记得别喝布拉格的自来水,重金属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