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将是新的一天,充满未知的音乐和可能。而今晚,就让她独自与冰岛的夜空对话,找回那个纯粹为音乐而演奏的自己。
《冰与火之歌》的终章在阿克雷里音乐厅响起最后一个音符时,刘姿感到一种奇异的失落。三个月的冰岛之旅即将结束,欧盟项目的首站演出完美落幕,观众席上的掌声如雷,玛尔塔在第一排微笑点头,小雨的摄像机记录下每个细节——但文靖不在。
他三天前就去了韦斯特曼纳群岛,与埃尔莎参加那个传统音乐聚会。刘姿反复检查手机,只有一条简短的"祝演出顺利",没有说何时回来。
"太棒了!"奥拉夫在后台拥抱刘姿,大胡子蹭得她脸颊发痒,"那些评论家再也不能说融合音乐是噱头了。"
刘姿勉强微笑。演出确实成功——《冰与火之歌》最终版本完美结合了冰岛自然声响与中国音乐元素,连最挑剔的乐评人都称赞其"超越了文化拼贴,创造出真正的第三种声音"。
"文靖会遗憾错过终场。"希尔达递给她一杯香槟,语气中有微妙的试探,"他和埃尔莎的即兴二重奏本来安排在安可部分的。"
刘姿接过酒杯,气泡在杯底升腾如小小火山。"他有更重要的事。"她啜饮一口,冰凉的液体滑过喉咙,"传统音乐采集对项目很有价值。"
小雨挤过庆祝的人群,相机挂在脖子上,金发因为忙碌而乱蓬蓬的。"玛尔塔安排了庆功宴,但首先..."她神秘地眨眨眼,"我有东西给你看。"
小雨拉着刘姿溜出后台,来到音乐厅附近的暗房。冰水冲洗槽旁挂着刚晾干的照片——瓦特纳冰川上刘姿演奏的瞬间,黑白银盐处理让画面呈现出惊人的质感:小提琴的曲线与冰裂缝呼应,刘姿的侧脸沉浸在音乐中,远处冰崩的碎屑如被琴声震落的星辰。
"这张..."刘姿伸手触碰照片边缘,"像另一个世界的我。"
"因为那是最真实的你。"小雨调整放大镜,"不受项目要求、文化期待或任何人眼光束缚的纯粹创作者。"她指向照片角落一个模糊身影,"看,连文靖都被震撼了。"
刘姿这才注意到画面边缘的文靖,他站在几步之外,表情像是第一次认识她。某种酸涩的感觉涌上心头——那个瞬间之后,他们之间有什么永远改变了。
"他爱你,你知道的。"小雨轻声说,手指灵巧地将照片装裱,"但爱和艺术追求有时会走不同的路。"
刘姿没有回答。窗外,阿克雷里的午夜阳光给一切镀上金色,没有黑暗可以隐藏情绪。
回到酒店已是凌晨。刘姿独自站在窗前,看着太阳在地平线上徘徊不落。手机屏幕亮起,是陈教授的邮件:"劳伦斯同意你用《冰与火之歌》作为毕业作品,但需补充学术论文。另,上海民族乐团再次询问合作意向。"
她放下手机,取出小提琴。三个月来第一次,她演奏的不是为项目创作的曲目,而是小时候学过的第一支歌谣——简单、纯净,带着故乡泥土的气息。
琴声飘荡在永不日落的夜晚,像一条看不见的线,连接着她与遥远的过去,与此刻可能正在某个岛屿上记录古老歌谣的文靖,与所有迷失又找回的自我。
当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空气中,刘姿做了一个决定。她打开笔记本,开始写两封信:一封给玛尔塔,婉拒接下来的欧盟项目巡演;另一封给上海民族乐团,接受他们的合作邀请。
窗外的太阳终于稍稍沉下,在天边留下一抹粉红色的痕迹。刘姿想,或许有些旅程必须独自完成,有些音乐只能在远离熟悉风景的地方被听见。而真正的归来,永远始于告别。
刘姿收拾行李时,冰岛的晨光透过窗帘缝隙斜切进来,在地板上投下一道金色的线。她将那幅小雨拍摄的冰川演奏照片小心地夹进笔记本里,指尖在照片边缘停留了一会儿——那个瞬间的她看起来如此自由,仿佛音乐与天地融为一体。
手机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出文靖的名字。刘姿深吸一口气才接起。
"演出怎么样?"文靖的声音里带着电波也掩盖不住的兴奋,背景音里有海浪声和隐约的琴音。
"很顺利。"她轻声回答,手指无意识地卷着行李箱的绑带,"奥拉夫说观众起立鼓掌了五分钟。"
"我就知道会成功!"文靖的笑声通过话筒传来,熟悉得让刘姿胸口发紧,"埃尔莎的祖父刚刚教了我一种维京人用鲸骨制作的乐器,音色像冰川开裂的声音——"
"文靖,"刘姿打断他,声音比自己预想的更平静,"我决定先回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