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会议如期进行,但气氛比预期的紧张。文靖在巡演间隙加入,背景嘈杂;小雨则刚从暗房出来,看起来疲惫不堪。
"三月对我来说没问题。"小雨说,"个展可以在任何地方举办,柏林也许更好。"
文靖的表情却有些复杂。"我的巡演合约签到四月中旬。如果提前去柏林..."他犹豫了一下,"我可能无法全程陪你。"
刘姿的心沉了一下。她一直暗自期待着三人在欧洲重聚的画面——就像在小镇工作室那样,分享创意,互相支持。
"我理解。"她努力掩饰失望,"你的巡演很重要,不应该取消。"
"也许我可以调整一些场次..."文靖皱眉查看着日程,"至少陪你初期适应。"
小雨敏锐地察觉到气氛变化。"听着,无论什么安排,我们都会找到方法支持彼此。不是吗?"
屏幕上的三人沉默了一会儿,各自沉浸在思绪中。最终,刘姿打破了沉默。
"我想接受这个机会。"她坚定地说,"不是放弃学业,而是寻找平衡点。如果必须独自开始...那就这样吧。"
文靖的眼中闪过一丝痛苦,但很快被决心取代。"给我两天时间重新安排巡演。无论如何,我不会让你一个人面对这一切。"
会议结束后,刘姿久久地坐在电脑前,看着屏保上三人去年夏天在小镇河边的合影。他们笑得那么无忧无虑,仿佛未来永远光明顺遂。现在,真正的考验来了——当各自的梦想将他们带向不同方向时,那份承诺还能坚持吗?
两天后,刘姿收到了文靖的消息——他取消了四月的一半巡演,可以陪她在柏林度过关键的初期一个月;小雨则调整了个展计划,将首展设在柏林,与刘姿的音乐会呼应;陈教授确认了交换项目的细节,甚至为她争取到了额外经费。
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直到劳伦斯教授的召唤再次打乱局面。
"你的交换申请原则上通过了。"劳伦斯坐在办公桌后,表情严肃,"但有个条件——你必须在下周的学期中测评中获得优秀评价,证明你确实'掌握了足够的基础'。"
学期中测评——一场公开演奏会,评委将根据表现决定学生是否具备继续深造的资格。刘姿原计划演奏一首经典的贝多芬奏鸣曲,安全的选择。
"没问题,教授。"她点头应允。
"还有,"劳伦斯补充,眼中闪过一丝她读不懂的光芒,"我建议你慎重考虑曲目选择。评委们...期待看到扎实的传统功底。"
走出办公室,刘姿明白这是一个隐晦的警告——如果她胆敢在正式测评中演奏实验作品,奖学金和交换机会都可能泡汤。
测评前夜,刘姿在琴房练习到深夜。她完美掌握了那首贝多芬,每一个音符、每一处强弱变化都无可挑剔。但当她停下手指,琴房陷入寂静时,一种空虚感涌上心头。
手机震动起来,是文靖发来的消息:【决定好明天弹什么了吗?】
刘姿盯着屏幕,手指悬在键盘上方。最终,她回复:【我有个想法,但很冒险。】
文靖的回复几乎立刻到来:【最大的风险不是失败,而是从未真实地尝试。无论你弹什么,都是对的。】
刘姿的视线模糊了。她擦掉眼泪,翻开乐谱夹中那首自己创作但从未公开的作品——《真实的代价》。
测评当天,音乐厅坐满了教授和学生。劳伦斯教授坐在评委席中央,表情严肃;陈教授则在一旁,向刘姿投来鼓励的目光。
当主持人报出她的名字时,刘姿深吸一口气,走上舞台。她没有带任何乐谱,空手坐在钢琴前。观众席传来一阵低声议论。
"今天我要演奏的是一首原创作品,"她的声音在厅内清晰回荡,"《真实的代价》。献给所有在规则与自由间挣扎的灵魂。"
第一个音符落下时,她看到劳伦斯教授皱起了眉。但这已经不重要了。音乐如河水般流淌而出——开始是严谨的古典框架,然后逐渐融入实验性元素,最后达到一种奇妙的平衡,既尊重传统又不被其束缚。
演奏结束时,厅内一片寂静。然后,掌声从几个角落响起,逐渐蔓延到整个空间。刘姿抬头,看到陈教授正在热烈鼓掌,而劳伦斯教授的表情复杂难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