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久迟找了块边上有谷堆还有一棵大树的田,他边将自己的裤脚挽起来边说,“晚真,”说完,他还有点小羞涩,还偷偷看了看应晚真的反应,他担心第一次这么喊的时候是应晚真没反应过来,但现在他这么喊了之后却发现应晚真并没有什么抗拒的神情,反而嘴角挂着浅笑。
他也没问应晚真在笑些什么,只是继续说,“捆扎还要会儿,现在田里的水还凉着,待会儿会冷着你的脚,你先在岸边坐会儿,等待会儿打谷的来了,弄了几摞稻草之后你再捆扎就行。”
说着,周久迟又左右看了看然后凑近应晚真说,“打谷的时候会有不少毛灰,等他们多打一些,你再捆扎,捆扎那些离得远的,不用着急,不要那么大捆,小捆小捆弄,咱不缺这几个公分。”
说完最后一个,周久迟的心又提起来了,他知道应晚真一直觉得欠自己的,所以一直都是自己卖力干农活,想要自给自足,刚刚自己这话不知道会不会让应晚真难过,想着他又观察应晚真的神色去了。
但应晚真现在可没这个心思,毕竟毛灰难受是真的,而且根据前世的经验自己就算很卖力干也还是干不了多少个公分,虽然因为自己的成分问题可能会比别人更受关注一点,但自己同时也是知青,所以他们并不会要求必须要干多少,更多的是看你干活的态度。
应晚真也是真的不想自己的脖子好了坏好了坏,所以她也没打算逞强,能干多少干多少,最重要的还是要保重自己。
“我知道的,我尽量干就好了,你不用担心我。”
周久迟看着应晚真乐呵呵的,顿时心里也高兴起来,便马上下了田开始割稻,想着自己早点把这些割完就可以捆扎了,这样晚真就可以少干一点少辛苦一点,当然他嘴里可不会这么说,“我先割稻,趁这太阳还不大,你先在边上歇会儿。”
应晚真拿着周久迟的水壶和自己的就随便在谷堆的阴影处坐下了,正好可以看见周久迟割稻的身影。
看着看着,应晚真就不免入了神。
这次重生回来,她的心态已经不像之前那样了,之前她有自己父母被下放的担忧还有对自己的担忧,更有自己内心的骄傲,所以一直都像个斗鸡一样,每天都处于精神紧张中,但是现在的她是未来几十年后的她,她已经不觉得现在经历的有什么了,更多的是坦然。
所以这会儿看见蓝天白云还有太阳,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稻谷,鼻尖也是青草的香味,眼前还有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人,顿时应晚真觉得前所未有的舒畅。
但这舒畅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就传来一个应晚真不喜欢听到的声音。
“呀!这不是应知青吗?怎么坐在地上?刚刚看你老早得去大广场还以为今天应知青也想争个劳动先锋呢,没想到这日头都还在半空中,就歇着了?”
应晚真收回自己弯起嘴角,瞥向来人,这人是一个女知青叫王倩倩,和应晚真一样嫁给了村里人。
她嫁的是村里的小学老师,要说两个人有什么纠葛,那还是男人的事。
王倩倩之前是看上了周久迟,毕竟是县里运输队的司机,这可是现在的铁饭碗,而且平日里也能给村里人带些东西回来,王倩倩觉得周久迟肯定能捞不少油水,只是很可惜,周久迟对她没那个意思。
后来就是应晚真嫁给周久迟,她也就再挑了个看起来还成的人也就是她现在的丈夫,张林,村里小学的数学老师。
应晚真没管王倩倩嘴里说的话,不过就是一些简单的激将法而已,没事就来刺激刺激自己,应晚真上下打量了一下王倩倩,就看见人抚着自己的肚子,应晚真心里了然,“王知青啊,结婚这么快就怀孕了?恭喜你!”
王倩倩本来以为应晚真会像以前一样不搭理人,鼻孔朝天,她很喜欢看应晚真这个模样,这个模样就像是被拔了毛的孔雀,看起来高高在上的,还不是得在这泥地里,王倩倩就喜欢看应晚真这模样,但是今天不一样了,应晚真居然笑着对自己说恭喜。
应晚真说完恭喜就站起了身,伸了个懒腰,“王知青,我就不跟你唠嗑了,这不,还得秋收呢!”说完,应晚真就走了。
王倩倩没看到应晚真那副冰冷高高在上却又必须下地的模样顿时心里就像堵了口气似的,她刚想拿昨天的事再刺激刺激应晚真,但是转眼就看见周久迟冷冷地看着自己,看得她心里毛毛的,眼神都不知道该放在哪里,好死不死的,王倩倩眼神乱转又看见周久迟那冷冷的目光,顿时她就受不住僵硬着身子走了。
等走离了视线,王倩倩才重重呼出了一口气,不过她很快又想起一件事,昨天的事她就应该直接在周久迟面前说啊,看他当初看不上自己,现在娶的媳妇,呵,还跟流氓不清不楚的,她就不信了,一个男的忍得了。
不过王倩倩的想法很快就落空了,因为听说今天早上王二狗被打了。
早上的时候周久迟上门打的,周久迟还说,“王二狗这癞蛤蟆我想打就打,我要是报官,他枪子少不了,也就我媳妇脾气好写个道歉信就完事了,不然我今儿就把他绑进公安!你看我敢不敢?”
听说那时候王二狗他娘还想嚎,但是王二狗被周久迟拧住了手臂,“你儿子之前跟别人去赌钱,偷鸡摸狗,现在这鸡都是公家的,你说他是不是薅社会主义的羊毛,我刚好有个战友调来公安局了,你说要不要请他来问问这算不算。”
王二狗一家顿时吓得不做声了。
而且周久迟打人的时候并没有掩饰自己的动静,他走的时候还说了,“我媳妇从来村子一直认真上工,就问谁看见我媳妇偷懒了,再说了我媳妇自律自尊自爱,谁再敢编排他看我不告到公安局里去,看看谁吃得住造谣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