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凤隐朱衣局 > 第33章 搞大事

第33章 搞大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正是。”苏云锦点头,“礼部的人不是在私下里卖盐吗?这盆脏水,就先泼到负责管理盐引的户部身上。让那些盐商去闹,闹得越大越好,最好闹到陛下面前。”

“可是……我父亲……”商九歌有些迟疑,毕竟她父亲商景明正是户部侍郎,虽非尚书,但也是户部高官。

“放心,”苏云锦安抚道,“此事最终必然水落石出,你父亲身正不怕影子斜。而且,这正是将那些隐藏在礼部的蛀虫揪出来的最好机会。陛下正愁没有由头整顿吏治,尤其是太后盘踞的礼部。我们只需点一把火,剩下的,交给陛下和朝堂上的力量去博弈。”

商九歌思虑片刻,眼中闪过决断:“好!就这么办!散布谣言是我的强项,保证不出三日,整个江南盐市都会知道‘盐引作废’的消息!”

“记住,做得隐蔽些,别让人抓到把柄。”苏云锦叮嘱道。

“放心,我手下的人,别的本事没有,传个谣言、搅浑一池水,还是绰绰有余的。”商九歌自信一笑。

正如商九歌所料,仅仅两日之后,“官府即将废除旧盐引”的谣言便如同插上了翅膀,飞速传遍了扬州、苏州、杭州等江南重要的商业城镇。

起初,商人们将信将疑。但随着谣言越传越广,细节越来越“丰富”,甚至有人“言之凿凿”地说看到了户部下发给地方盐政司的“内部文书”,恐慌开始蔓延。

盐引,是大衍朝廷控制盐业、征收盐税的重要凭证。对于盐商而言,一张盐引不仅意味着贩盐的资格,更是巨大的财富。许多大盐商手中都囤积着大量盐引,有些甚至是几代人积累下来的。一旦作废,无异于灭顶之灾!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那些中小盐商,他们本就利润微薄,抗风险能力差,听到消息后立刻炸开了锅。紧接着,那些手握大量盐引的大盐商也坐不住了。他们动用各种关系试图核实消息,但得到的回应要么是模棱两可,要么是地方官员也表示“听说了风声,正在等京城确认”。

于是,在谣言散布后的第五天,第一批来自江南的盐商代表抵达了京城。他们直奔户部衙门,要求面见尚书大人,核实盐引之事。

户部尚书刘承志被这阵仗搞懵了,他根本没听说过什么废除旧盐引的事!他试图安抚商人们,解释这绝无可能,是无稽之谈。

然而,商人们早已被恐慌冲昏了头脑,哪里听得进解释?他们只认死理:无风不起浪!若是没有此事,为何谣言会传遍江南?为何户部不立刻发出官方告示辟谣?

越来越多的盐商从江南涌向京城。户部衙门外,很快聚集了数百名情绪激动的商人及其随从。他们堵住衙门大门,高声喧哗,要求户部给个说法,赔偿损失。

京城守备衙门派兵前来维持秩序,但面对这些腰缠万贯、在地方上颇有影响力的盐商,也不敢过分弹压,只能勉强将人群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户部衙门彻底陷入瘫痪。官员们无法正常办公,尚书刘承志更是焦头烂额,连发数道辟谣文书,却如同石沉大海,根本无法平息商人们的怒火和恐慌。

事情越闹越大,很快惊动了中枢。

紫宸殿内,气氛凝重。

皇帝萧煊坐在龙椅上,面沉似水,听着户部尚书刘承志涕泪交加地禀报衙门被围堵的情况。

“陛下!臣敢以项上人头担保,户部绝无废除旧盐引之意啊!这定是有人恶意散布谣言,意图扰乱国计民生!请陛下明察!”刘承志跪伏在地,声音都在颤抖。

朝堂之上,官员们议论纷纷。

礼部重臣吴昊出列,义正词严地说道:“陛下,盐政乃国之根本,关系税收稳定。如今谣言四起,商贾恐慌,围堵官衙,实乃动摇国本之举!臣以为,当务之急,是立刻严查谣言源头,将幕后黑手揪出,明正典刑,以儆效尤!”他这话看似公允,实则想尽快将火从户部引开,避免烧到自己身上。

丞相苏敬也出列道:“陛下,吴大人所言有理。但盐商围堵户部,终究是因盐引之事而起。户部亦有监管不力之嫌。臣以为,当双管齐下,一面安抚商贾,澄清事实;一面派出得力干员,彻查江南盐市乱象及谣言源头,务必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

萧煊目光扫过堂下众臣,尤其在吴昊和苏敬脸上停留了片刻。他心中冷笑,这把火,烧得正是时候。太后一党在礼部根基深厚,平日里针插不进,水泼不进,这次正好借盐市之乱,派人下去好好查一查。

他沉声道:“众卿所言,皆有道理。盐引之事,关系重大,既要安抚人心,也要彻查根源。此事,不能只听户部一面之词,也不能任由谣言继续扩散。”

他略一沉吟,目光落在下方站立的两个年轻身影上。

“林潇,苏临渊。”萧煊开口。

两人立刻出列,躬身行礼:“臣在。”

“朕命你二人,即刻组成专案小组,赶赴江南。”萧煊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苏临渊为正使,林潇为副使。尔等务必查清三件事:第一,江南盐市是否存在私贩官盐、扰乱市场之举?第二,‘盐引作废’的谣言究竟从何而起,是何人散布?第三,安抚地方盐商,恢复盐市秩序。”

此言一出,朝堂顿时安静下来。

吴昊脸色微变,想要出言反对,但看了看龙椅上神色冷峻的皇帝,又把话咽了回去。他知道,皇帝这是铁了心要借机敲打礼部了。

苏敬则微微低头,掩去眼底一丝复杂的情绪。让儿子去查这件事,既是机遇,也是风险。

林潇和苏临渊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

“臣,领旨!”两人齐声应道。

萧煊点了点头:“朕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户部、刑部、地方官府,皆要全力配合。若遇阻挠,可持朕金牌,先斩后奏!”

“臣遵旨!”

退朝后,林潇和苏临渊并肩走出紫宸殿。

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但两人都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

“林兄,”苏临渊语气温和又郑重,“此次江南之行,怕是不太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