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梁祝之回归 > 第44章 44今生-人心之争

第44章 44今生-人心之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些数字背后,是活生生的人命。"她直视着满座官员,"若关心百姓也算过错,那这世道才是真的病了。"

拉拢势力的过程布满荆棘。她在深夜拜访翰林院编修陆明远,听他分析《资治通鉴》中历代女主得失;用扬州粮行的收益资助寒门官员修建学堂;借漕运之便为偏远州县运送救灾物资,还捎带各地官员的密信。

有县令寄来书信,称治下百姓再不用食观音土。这封信被她压在枕下,墨迹多次被泪水晕染,深夜读时总想起马文才说"妇人之见"时的轻蔑。

马文才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他授意官府严查与桓秋往来的商户,扣下她从外地引进的稻种,以"私运违禁品"为由刁难。最激烈的一次,桓秋带着流民代表堵在门前。马文才下马车时脸色铁青:"你这是要逼宫?"她指着身后面黄肌瘦的百姓,字字铿锵:"我只是想让他们活下去。"

朝堂斗争日益白热化。桓秋举荐的官员奏请常被驳回,精心筹备的《商税改革》在最后关头夭折。但她并未退缩,而是让心腹丫鬟收集各地灾情,整理成详实的文书;与各州府小吏建立联络,搭建起自己的消息网络。

冬至宫宴上,身着龙袍的马文才望着桓秋,语气难得露出疲惫:"秋儿,你我何必如此?"她的目光落在他腰间褪色的玉佩上——那是年少定情之物,如今丝线已磨得发白。

"陛下想要的是天下,"她声音平静,"而我想要的,是让天下人都能吃饱饭。"这句话落下时,殿外的雪突然下得急了,将两人的对话掩进茫茫白色里。

渐渐地,朝堂风向开始转变。曾质疑她的户部尚书开始认真倾听她的建议,陆明远成了她的幕僚,协助起草政令。

年轻官员们私下传阅她制定的《劝农令》,在地方试行后,许多百姓免于逃荒。这些变化如星火燎原,让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这位王妃的筹谋,早已超越了内宅的方寸之地。

这场暗斗在庆朝元年的冬雪中愈演愈烈。坤宁宫中,桓秋书房的舆图上,支持者的红点从青州蔓延至扬州,看守的侍卫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格。

深夜批奏时,乾清宫中,密探送来的名单上,桓氏党羽的名字又多了三个。马文才将竹简重重拍在案上,烛火被震得摇晃不定。

漕运商船私运密信,寒门官员暗中结党,还有那些突然推行的《劝农令》...他抓起狼毫在奏疏上圈出"皇后"二字,却始终没落下惩戒的朱批。窗外传来更夫梆子声,他摸着腰间褪色的玉佩,想起冬至宫宴上她说"想让天下人吃饱饭"时的眼神。雪越下越大,将未央宫的铜鹤染成白头。

马文才站在窗前,此时,远在坤宁宫的桓秋书房的灯火在风雪中明明灭灭。密探回报说她舆图上的红点已蔓延至全国,而他案头的《青苗法》修订案,朱砂批注比他的诏书还要密集。

指尖划过冰凉的窗棂,他突然意识到,这场始于徐州的暗斗,早已不是夫妻之争——而是皇权与民生、旧制与新声的殊死较量。

当百姓们在街头议论新朝政令时,没人注意到金阙深处,那对曾经共点烛火的夫妻,早已在权力与理想的岔路上渐行渐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