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马家军势如破竹,以雷霆之势击溃叛军。每收复一座城池,马文才便迅速安排官吏安抚百姓,打开粮仓放粮赈济。他亲自巡视街巷,查看百姓生活状况,同时将身强力壮的青壮年编入军队。
自马文才未经征召便举起了平叛的大旗之后,短短数月,他的势力从青州扩展至冀州,又沿着黄河流域一路北上,席卷整个景朝北部。
随着势力范围飞速扩大,马文才身边汇聚的人才越来越多。从前治理一州,十多个谋士足以应对,如今版图不断扩张,事务繁杂,谋士数量也成倍增长。桓家与元家表面上与桓秋划清界限,撇清关系,暗中却源源不断地输送谋士、粮草,为马文才的大业添砖加瓦。
那日,外祖母萧家的暗卫首领悄悄送来密信:“老夫人已说服三位御史大夫,朝堂弹劾青州拥兵自重的奏折,皆被压下。”
马文才看完后,将信投入火盆,望着跳动的火苗轻笑:“待大业成,桓家必是新朝首功。皇后之位……非秋儿莫属。” 想到每一个打下的州府,皆稳定发展,不由得心中满意,同时也想到,桓家给的,实在是太多了。多到马文才觉得,自己以后甚至很难回报。
如今朝廷的反抗在外祖母当年的人脉支持下,还能拖一拖。并且拖到越晚越好。这么一算,桓家和元家的势力还是非常关键的。
桓秋不知道马文才的想法,也猜不到知道后会是什么反应。也许是天生的心怀善念,在吕后及历代山长夫人们的引导下,桓秋追求的是百姓安居乐业,而马文才追求的则是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如今的社会情况下,先有高位,再自上而下变革,是桓秋认为最为顺畅的。因此,这夫妻二人至今仍然是默契同行的。
此时众人的眼中,马文才治理半个景朝,已经可以称之为北景王,而北景王的王妃则是桓秋,一直安抚民心,从青州府至今,桓秋在后方扩建工坊、推广新农具,亲自走访流民安置点,可谓是劳苦功高。而这两位的感情极为深厚,哪怕在马文才刚打下冀州的时候,有人向马文才献上十位美人,他看也未看便下令:“送她们去纺织工坊,莫要带回府里。”
副将不解:“大人何必……”
“秋儿在青州日夜操劳,我若负她,如何服众?”
随着势力版图不断扩大,马文才帐下的谋士们也开始提议:“大人如今掌控半壁江山,可称北景王,以正视听。”
马文才望向舆图上标注的广袤领土,想起临行前桓秋为他整理披风的模样,还有暗地里与各方势力往来的书信,他沉声道:“传我令,建北国,安抚百姓、整顿军备。至于名号……待与王妃商议。”名正则言顺,马文才已经开始迫不及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