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梁祝之回归 > 第36章 37发力

第36章 37发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青州城华灯初上,雕梁画栋间,马太守与夫人桓秋伉俪情深的佳话早已传遍景朝权贵圈。同为氏族出身的二人育有独子禹宁,桓秋背后桓家与元家对马文才坐稳青州的支持毫不遮掩,这份助力在朝堂上下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众人皆知马文才背后有两大氏族撑腰,行事也多有忌惮。

夜色深沉,太守府西院书房烛火如豆,马文才独自坐在案前,展开那幅边角磨损的泛黄舆图。他身着一袭玄色长袍,腰间玉佩随着动作轻轻晃动,指尖沿着景朝边境线缓缓摩挲,目光深邃而锐利,似要将地图上的每一处关隘、城池都刻进心里。他心中暗藏着问鼎天下的宏愿,这份野心,桓秋知道也是她最早点破的,外祖母萧氏曾提点过,母亲张氏虽满心忧虑,却最终选择默许,父亲马太守更是在暗中为他出谋划策、疏通关系。以岳父桓泽敏锐的军事嗅觉,恐怕也早已猜到女婿的图谋;唯有外祖父元珍,尚不知晓这盘逐渐铺开的庞大棋局。

安于现状的舒适让人眷恋,但是野心更让人充满斗志。时予不取,反受其咎。

“大人,青州今年粮草储备已达二十万石,新兵训练也已完成十轮。” 谋士陈砚轻手轻脚走进书房,将账本置于案头,目光扫过舆图上用朱砂标记的红色箭头,眉头微皱,“只是冀州局势不稳,若此时贸然出兵……”

马文才抬手打断,食指重重按在冀州位置,烛火映照下,他的面容冷峻而坚定:“南方洪涝,朝廷赈灾银被层层贪没,流民起义此起彼伏。这正是天赐良机!我坐镇青州多年,如今青州治理井井有条,马家军粮草充足、兵强马壮,此时不行动,更待何时?”

陈砚神色凝重,低头思索片刻后说道:“可朝廷虽势力渐弱,周边氏族的私军却是不小的隐患。尤其是王家在并州的五万铁骑,若是他们趁虚而入……”

“桓家给了我五千精锐暗卫,元家私下调拨的军械也已秘密运到边境。” 马文才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眼中闪过锋芒,“况且,哪个氏族的私军不是心怀鬼胎?桓泽岳父手握重兵却迟迟不回京述职,这不就是在默许我扩张势力?” 他微微后仰,靠在椅背上,语气中满是志在必得。

此时的氏族,普遍有自己的私军,并且数量还不少。但是要是多到能与朝廷军匹配,要说不是有心人,那都没人信。这也是马文才觉得岳父桓泽能猜到他有反心的原因。

与此同时,太守府内宅,桓秋正端坐在书桌前,认真核对粮种推广的账本。案头堆满了竹简和文书,她身着素色襦裙,发髻上仅别着一支简单的玉簪,神情专注。“夫人,冀州流民已接收三万,新垦荒地也都分配妥当。” 侍女春桃轻步上前,递上一杯热茶,犹豫片刻后低声道,“只是大人此番出兵,未经朝廷征召,恐有不妥……”

春字辈的丫鬟们都是当作内宅谋士精心培养的人才,身为桓秋的心腹丫鬟之一,春桃时常会与桓秋讨论各种决策。

桓秋指尖顿了顿,继续划过竹简上的数字,语气平静沉稳:“文才哥哥自有考量。你去库房准备些伤药和棉衣,明日一早派人送往冀州前线,莫要耽误。”

马文才出征期间,夫妻二人靠书信维系思念。深夜的冀州营帐内,油灯昏黄,马文才借着微弱的月光展开信笺,桓秋娟秀的字迹映入眼帘:“禹宁今日已能背诵《千字文》,青州粮种试种成功,亩产较往年增三成。夫君在外保重,勿念家中。” 他嘴角不自觉上扬,拿起毛笔,蘸墨写下:“冀州城破在即,见流民孩童便想起宁儿。待战事毕,定陪你去云台山看日出。”

当冀州叛乱的消息传来,马文才当机立断,未等朝廷诏令,即刻点兵出征。时不我待,既然起了反心,实力也够了,如今师出有名,还等来等去,那是在等阎王。

校场上,旌旗猎猎,马家军列阵整齐,甲胄在阳光下泛着冷光。马文才身披玄铁铠甲,骑在高头大马上,目光坚定地扫视全军:“此次出征,为的是安定百姓,也是为了让天下归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