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烬符 > 第51章 善名

第51章 善名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晨光里,符贞抚过孩童们新裁的襦裙。袖口暗绣的柳叶在风中轻颤,恰似她织就的千丝万缕——不争漕运不管盐铁,只在这细碎处攒下安身立命的筹码。景桓有意用军粮绑住了善名,正是让她正借他的势,在洛都贵妇枕边埋下百千颗善意的种子。

她岂能不知。

***

晨雾未散,符贞已站在檐下清点新收的艾草。景韧领着三个庶弟妹蹲在石阶旁,小手里攥着柳条编的蚱蜢。景禾踮脚将蚱蜢别在她鬓边,奶声问:"符姨像不像画里的采药仙子?"

"仙子可不会偷藏松子糖。"符贞笑着摸出荷包,孩子们呼啦围上来。她余光瞥见角门处闪过藏青衣角——是景夫人派来的婆子,三日来第五回"路过"。

午后天光正好,符贞教女童们晒药。景梁捧着《急就章》凑近:"符姨,'慈'字心字底为何歪着?"

"因着心要正,笔锋才不偏。"她蘸水在石板上重写,水痕未干便被奔来的景禾踩乱。小丫头举着新得的布老虎,正是用方苁香"捐"的旧缎改的,眼珠却是符贞拆了詹津旧玉佩镶的琉璃。

暮色里,景夫人龙头杖再次叩响义庄门槛,符贞正带孩子们唱《采菱歌》。景玄把柳筐顶在头上扮渔翁,景禾追着只瘸腿猫儿满院跑。老太太浑浊的眼扫过晾晒的棉布,忽然用杖尖挑起件小袄——内襟绣着"慈幼"二字,针脚与景桓中衣上的别无二致。

"倒比府里绣娘细致。"景夫人摩挲着棉布,忽然将龙头杖横在符贞膝前,"起来吧,跪久了伤膝盖。"

符贞垂首起身,袖中滑落半截艾条。景玄机灵地拾起献上:"符姨夜里熏蚊子用的!"老太太接过嗅了嗅,眼底闪过诧色——这是邙山特产的苦艾,价比白银。

三日后洛都诗会上,景桓当众将"积善之家"匾额赠予詹府。符贞立在夫君身侧,耳畔尽是贵妇们的私语:"听说慈幼局的孩子能背整本《千家诗》""詹夫人亲自给孤儿缝冬衣呢..."

宴席散时,李尚书夫人拉住符贞的手:"妹妹得空教教我们府里丫头编柳筐?"她腕间绞丝镯滑落,恰露出符贞赠的艾草香囊。

更深露重,符贞独坐库房拨算盘。景桓送来的二十担新棉堆在角落,她抽出一缕对着烛火细看——棉丝里缠着根银线,怕是兵营淘汰的弓弦。明日教孩子们拿来做风筝线,飞过城南时,总能叫几个掌柜瞧见詹家新染的靛青布。

镜中忽映出景玄白日编的柳篮,里头盛着各府夫人赏的珠花。符贞拈起朵绢花轻笑,当年城东旧院的窗台上,景桓送的海棠绢花比这精致十倍。可绢花终究要败,不如换成真金白银的"善名",才开得长久。

檐下风铃又响,她望着账册上新增的田亩数,指尖在"詹符氏"三字上停了停。这姓詹的符娘子,总归比当年没名没分的外室,多几分立足的底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