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回去了,别在这儿晒太阳。”江暮归牵着两小孩的手。
皇城经济发达,百姓兜普遍更鼓一点,吃个两三文一碟的点心还是很乐意。
为了不亏本,江暮归把一份糕点切两份,装在大盘子里,看着叫人心里宽慰一点。
另外还推出许多套餐,比如一碗茶、一碟提拉米苏、两块打牙祭的奶糖就是一个套餐,一共卖五文。
许多男人为了那两块糖都会点套餐,带回家给老婆孩子吃。
“五文钱有茶有果子有糖,还有表演看,倒也不贵。”
听到这句话江暮归才算放心,这证明她的亲民路线成功了。
她的茶和其他地儿的茶不同,别的茶馆的茶大多为点茶,有专门的茶博士。她的茶就是后代的泡茶,方便快捷又解渴。
茶水没被推行开前涩味不大容易被接受,江暮归当然要顺应市场反馈,在茶里放一勺蔗糖汁,同时推出花茶。
和后代十五一杯的花茶无异。
事实证明她的策略还是很符合实际。许多人就是累了来歇息,花几文钱放松一下,还能带点糖果之类的“伴手礼”回家何乐而不为?
大约推行五天的免费绿豆汤后绿豆汤也开始收费了。
绿豆汤加上一份水晶糕或芋头饼三文一份,送一颗糖。
时间久了江安楼的菜单分类也明了了。
绿豆汤类套餐三文一份,茶水类套餐五文一份,走量走心,值得拥有。
“我还真是小瞧你了。”
江安楼开业半月后终于走进第一位瑞气千条的客人。
客人半露香肩,风骚不减当年,是和尚李修没错了。
“殿下自己找地儿坐。”
“已经出家了,叫我名字李修就行。”李修软趴趴地坐下去,那不着四五的模样偏偏还怪有松弛的帅气。
衣服顺着滑落,乌发带出肌肤的香味,真是和行色匆匆的人们格格不入。
太摇曳了。
出家的皇子也是皇子。
江暮归不敢怠慢,端上一份顶配套餐:普洱荔枝露配整块提拉米苏。
小厮道:“提拉米苏是我们江安楼的招牌。”
江暮归也坐下,道:“其实也有够烦心的。店里人多了后接待不过来,总不能找人赶走。”
说书的最开始的确能吸引顾客,如今反而成为店里翻台率的障碍。
好多客人听入迷了便一直赖着不走,直到猛然惊觉做工快要迟到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李修吃起饭来完全没有皇子的样子,是她见过的贵人里吃饭最接地气的一个。让她想起了益州的王如意。
一整块提拉米苏直往嘴里塞,两口就没了。还就着普尔荔枝露下咽,不过一分钟两碗果子就见底。
这人,真是宫里长大的吗?
李修魇足地摸了摸自己肚子,懒洋洋道:“你自己的生意自己想办法。他们是因为听书的才不走,你让说书的不说不就得了。”
“嘿,您以为人人都能像您一样赶顾客?”
“我是商人,筛选顾客是为了赚钱。你不一样,你比我有胸怀,就这点来说,我还是很欣赏你。”
江暮归呵呵挖苦,“都是满身铜臭味的俗人,谁比谁高贵,殿下这话说得太违心。”
“今儿不见谢侍郎来。”
“忙吧,已经七天没来过了。”
“你记得倒挺清楚。”李修又要了一盆提拉米苏和一桶荔枝露,“那我有多久没见你了你记得吗?”
“还真忘了。”
这人吃饱喝足就要走,顺带捎走杂七杂八的吃食共两大箱,“你都忘了那我也没必要帮你了,本来说来看看你顺便为你忧虑的事儿提个建议。”
一樽金酒杯放下,李修把吃食换了个冰箱子装,点缀许多金丝。
江暮归摇摇头,“浮夸。”
“对了,为你感谢你的吃食帮你个忙。”
说着,一张纸条传到江暮归手上,上头写着一个地名一个人名。
李修挥手,“记得找他时带上金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