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醋鲜虾、烧鹅、燌羊头蹄、鹅肉巴子、咸鼓芥末羊肚盘、蒜醋白血汤、五味蒸鸡、元汁羊骨头、炉煿肉、蒸鲜鱼、五味蒸面觔、羊肉水晶角儿、丝鹅粉汤、三鲜汤、菉豆棋子面、椒末羊肉、香米饭、蒜酪、豆汤、泡茶,再加一道清炒蕹菜。
太祖立了规矩,为了让后世子孙知道民间疾苦,每餐必有一道民间时令小菜、小食之类的东西,也算是雅俗共赏了。但是在朱翊钧看来,这一桌子菜品十分不符合营养学,羊、鹅、猪、鸡、鱼、虾,除了肉就是肉,好吃是好吃,可也不能这样吃法,只有这份搭头的青菜,才让这餐营养全面合理起来。
太祖真是有心开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他自己苦出身,所以要常吃一些穷苦日常的菜蔬,好提醒自己不忘本。只是这个规矩被后代人阴奉阳违、破坏殆尽。
后代的皇帝真是绞尽脑汁就为了不吃这点儿苦,将这道蔬菜换成鸡炒、肉炒,或者将豆腐换成鸟脑,就为了不吃一口素。实则若能按照太祖的要求荤素搭配着吃,还算营养均衡,若是任性着只吃爱吃的,才真正有碍健康,难怪一个个都活不过老朱。
朱翊钧登基后,发口谕到尚膳监,务必严格遵守太祖规矩,每顿饭要有一道纯素菜蔬,不得弄虚作假,这才堪堪保住了自己的饮食结构。
张居正和谭纶虽然是伴膳,按照规矩也是不能与皇帝同桌用膳的,待尚食局派出的奢员尝膳后,众人才开始用饭。
整顿饭下来,满堂鸦雀无闻,恭肃严整至极。朱翊钧有些后悔,不该在内阁中吃,这等气氛下完全不能拉进君臣关系,倒是给元辅添麻烦。
饭后一刻钟,待饭粒咽尽,便上了点心、水果、小食等,朱翊钧拿起一块西瓜,一入嘴,他眼睛挣得溜圆,直愣愣地看着张居正和谭纶,艰难地将口中的西瓜咽下。
许是脸上表情太过精彩,倒引得谭纶询问:“圣上可是吃不惯这盐焙寒瓜?”
盐焙寒瓜!怪道怎么甜咸甜咸的?!这是怎样的冒险精神才能想出来的菜单!
一顿御膳,涉及五、六个衙门,先要光禄寺拟定食材原料,如‘牲口若干、香料若干’,‘某物该配某法、某味合配某料’,若是涉及大型礼仪活动,比如经筵时就需要招待讲读人员,所以又叫‘吃经筵’,这时太常寺与工部也会参与其中。
拟好菜单和原材料,交给内廷十二监之一尚膳监,尚膳监衙门就在光禄寺旁边,同时参与备餐的还有甜食房和尚食局、酒醋面局等,这些部门协同辅助食物的制作。
尚食局的另一个功能就是保证食物的安全,派遣奢员饭前试毒,同样也是品尝味道咸淡,以及食物是否变质。
这么繁琐的程序下,居然没有防住一份盐焙寒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