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春棠雪霁 > 第22章 小摊风云

第22章 小摊风云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背嵬军的火头兵,最擅将大米翻炒做成耐储的炒米,用麻袋密封包裹能存数月不坏。

既然漕工需要携带干粮,与其买易坏的胡饼,不如买炒米。

说干就干,春棠回到家,一股脑钻进厨房。陈婶正在灶台旁生火,见她风风火火地搬来小半袋粟米,诧异道:“丫头,这是作甚?”

“做军粮。”春棠卷起袖子,指挥陈婶,“婆婆,帮忙把粟米淘洗干净。”

陈婶依言照做,见春棠又出去搬来一堆沙子,更是摸不着头脑:“你这是……”

“炒米呢。”春棠解释道,将铁锅加热至滚烫,倒入粟米和沙子,开始翻炒。粟米在沙子的包裹下,渐渐变得焦黄,散发出阵阵香味。

陈婶不禁担心道:“这掺沙的米,谁敢吃?”

春棠笑了笑,胸有成竹道:“婆婆放心,军营的兄弟都这么吃。沙子只是为了防止粟米烧焦,炒好后筛掉便是。这法子虽糙,但炒过的粟米,雨天潮湿都能保存很久,比那易霉的胡饼强百倍。”

说罢,她将炒好的粟米倒入簸箕,小心翼翼地筛去沙子,又将粟米摊开晾凉,使其完全冷却。待彻底凉透后,她取出麻袋,将粟米仔细包装好,扎紧袋口。

次日晨光初现,漕工们踩着露水陆续上工时,春棠已经在浮桥墩上支起木案。她特意解开麻袋口,黄澄澄的炒米在晨光里泛着油光,一股麦香随之窜了出来。

“卖炒粟米咯!军营同款炒米方子,耐放管饱!”她大声吆喝,“香脆可口,半年不霉,都来看看哟!”

挑着扁担的脚夫们驻足张望。一个满脸络腮胡的漕工抓起把炒米嗅了嗅,“小娘子卖的是甚?”

“大哥尝尝。”春棠抓了把米塞进他手里,“背嵬军行军的炒米方子,至少能存三个月呢。”说着,又掀开陶罐展示泡水的炒米,“热水一泡就是粥,冷水也能嚼着吃。”

络腮胡狐疑地嚼了两口,忽然瞪圆眼睛:“他娘的,比我媳妇烙的饼还香脆!”

人群呼啦围上来。春棠趁机拎起水囊往炒米上一泼,水珠顺着米粒滚落,“瞧见没?雨水都浸不透!三文钱管饱一天!”

“给我来两斤!”

“先给我称!”

晚霞染红漕船时,炒米袋已见底。春棠摸着已鼓得系不上绳的钱囊,两眼精光,短短半日竟抵得上军营四五日饷钱。

****

入夜,春棠攥着鼓囊囊的钱袋冲进院子。少女将铜钱哗啦啦倾在木桌上,油灯下正坐在补衣裳的陈婶吓得一愣,银针差点戳到手指。

“瞧见没?这还只是半日收成!”春棠抖着空麻袋,抓起两个铜板塞进陈婶掌心,“给您当压岁钱!”

陈婶笑着拍她手背,浑浊的眼珠映着跃动的灶火。少女又从怀中掏出油纸包,层层展开是块芝麻糖:“西街王记买的,您尝尝。”

老妇含住糖块,缺牙的嘴漏着风:“败家丫头……”话音未落,春棠又变戏法似的抖开匹靛蓝粗布:“扯块新料子做冬衣,您那袄都露棉絮了。”

陈婶摩挲着布料,眼眶又些泛红,她站起身,吸了吸鼻子,道:“我去端灶头的菜过来。”

十日后,春棠添置了三个竹匾,雇乞儿沿漕船叫卖,自己则守在码头记录商船来往和漕工数量,以便根据人流情况调整库存。

又十日,春棠刚支起炒米摊,忽见几个戴交脚幞头的行会执事簇拥着粮商往茶楼去。那粮商怀里揣着盖红印的文书,得意洋洋地对旁人炫耀:“今秋漕司三千石军粮采买,可算落到咱万丰号手里了。”

“张掌柜使了多少'鞋底钱'?”同行的布商挤眉弄眼。

“这个数。”粮商五指张开晃了晃,袖口滑出半截盖着户曹印章的批文,“光是打点仓曹的书吏就花了十贯,更别说孝敬行会诸位老爷……”

布商一脸羡慕,“还是您岳丈家厉害,听说还认识钱家商号的人?”他声音放低,“上月在临州,钱老爷子寿辰,连中书侍郎都赏脸去了呢。”

春棠攥着炒米勺的手猛然收紧,忽然明白:小商贩塞铜板只能求差役睁只眼闭只眼,大粮商撒钱疏通才能拿下一些官仓生意。自己若是想摸到中书省的门槛,怕是要堆起金山银山。

当夜,春棠蹲在灶前数铜钱。攒了二十来日才九贯钱,连张掌柜行贿的零头都不够。

不行,还是太慢了。

陈婶递来姜汤时,她突然抓住老妇的手:“咱们得盘铺面,雇伙计,挂商号!”

****

十月廿二,“陈记粮铺”正式开张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