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流放路上,全家逃荒 > 第46章 第 46 章

第46章 第 46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半个时辰后,韩夕母女终于到了大单县城。

夯土垒的城墙只有两人高,墙根长满狗尾草,塌了半边的城门楼子上站着两只灰鸽子,确实是个很简朴的县城,比不得南方繁华。

不过今天是赶集日,城门口比上次热闹些,挑担的农人排着队等进城。守门的差役正挨个查验过所,有个老汉因没带文书被拦在门外,急得直跺脚。

韩夕跟着柳秀兰进了城,沿着人流走往集市所在方向。集市上的菜摊摆着早春的菘菜和蔓菁。菘菜叶子发黄,蔓菁个头很小。边上还摆着几捆野荠菜,但没人买。

柳秀兰看了一眼说,“这野菜在营州城那边都难卖出去,在这里估计更没人要。”毕竟这个节气山上到处都是,没有人舍得花钱买。

韩夕想起空间里还存着几块冰,她凑近母亲耳边:“等天热了,咱们可以卖冰块呢?”

“别想那些!”柳秀兰立刻打断,警惕地环顾四周,“天热了,那东西太扎眼,万一被人发现就完了。”她拽着韩夕快步离开菜摊,边走边叮嘱:“咱们就老老实实过日子,别动你奶奶给的神箱子。”

韩夕点点头,心里却盘算着,等六月里最热的时候,或许能偷偷卖一两块。另外这个箱子如何发挥大用,她也还在一直找机会,只是暂时急不得,毕竟她还小,以及她们家初来乍到没有任何根基,被别人一眼就能看到底,还是轻易不要动用得好。

她们转头去了边上的一家杂货店,问下来里面锅碗瓢盆的价格确实都比省城贵。柳秀兰心里庆幸当初咬牙备下了七两银子的家底,虽然一路推过来辛苦,但置办得更便宜,否则现在得多花一两多银子,能省一点是一点。

然后两人又去了县里唯一的布店,粗麻布一匹要三百文,比营州贵八十文。店主解释说是运费贵,路上要走四五天。

柳秀兰摸了摸布料,觉得不如他们带来的好。她心里有了数,知道该怎么卖自家的布了。最后,她只花了二十文买了块细麻布,打算和粗麻布拼成手套,给丈夫和儿子们干活时戴。

然后就是去买种子,韩夕踮着脚看柜台上的种子,豆种、黍米、粟谷,全都用粗布小袋装着,每包不过掌心大小,却要十文钱。

她忍不住伸手摸了摸,指尖触到干硬的豆粒,心里默默盘算,这一小包,怕刚刚只够种一垄地的。

“阿娘,这也太贵了……”她小声嘀咕。

柳秀兰没说话,只是抿紧了嘴唇。她何尝不心疼?可小袁氏再三叮嘱过,新开的地瘦,头年非得种豆子肥田不可。黍米也得备些,生长期短,万一别的作物收成不好,好歹能顶一阵子。

“各要一包吧。”她终于开口,数出二十文钱放在柜台上。

掌柜的收了钱,随手把两小袋种子推过来。柳秀兰捏了捏袋子,豆种哗啦轻响,黍米沙沙作声,轻飘飘的分量让她心里发空。这点种子,只够种两垄地,往后还得再来买,可家里的钱……

她深吸一口气,把种子仔细收进包袱最里层,又用买来的细麻布严严实实裹住。不能受潮,不能撒了,这可是种地人的指望。

路过草鞋摊时,柳秀兰想了想给全家各买了一双。

“种地和上工时穿,你买的那羊皮鞋得省着穿。”她对韩夕说。看着草鞋摊,她小声嘀咕:“这生意倒是不错,山上茅草就能编。”可转念一想一双才两文钱,太费工夫。

母女俩边走边琢磨。胡饼摊前有人排队,肉案上摆着羊肉兔肉,连腌菜都有人卖。这些生意她们都做不了,初来乍到抢生意容易惹事,再说也赚不了几个钱。

韩夕突然眼睛一亮:“要不烧炭?后山那么多杂木。”

“烧炭要砍树,还要挖炭窑,咱们哪有这个力气。”柳秀兰叹气。

二十文的细麻布,二十文的种子,十文钱的草鞋,转眼父子三人昨天的工钱五十文都花完了,根本没有钱再买肉吃。

柳秀兰愁眉不展:当初在营州城里买了很多吃的。粗盐和红糖、醋、猪油倒是不用着急,但是面粉和黍米消耗很快,一家五口人吃起来很快就能吃没。

但想到全家人都辛苦,她还是咬着牙从积蓄中拿了50文出来,30文买了只鸡,又花20文买了两斤猪肉,省着吃每天吃一点点能撑十来天。

算着账,柳秀兰更愁了:矿上工钱刚够吃饭,添置东西和改善伙食都得动老本。

想卖粗麻布,可全家人都要去矿上和下地干活,哪有工夫守摊?让韩夕一个小丫头独自看摊,她说什么也放心不下。

正发愁时,韩夕忽然扯了扯她的袖子。原来路边有个卖鸡仔的摊子,毛茸茸的小黄鸡挤在竹筐里,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韩夕眼睛亮晶晶的问道:“阿娘,咱们买几只吧?我每天捉虫子喂它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