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在梁祝故事里当女帝 > 第132章 各方反应

第132章 各方反应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桓冲有长期服用五石散的习惯,如今年事已高,又连接出征,身体已是强弩之末。

襄阳城已经被收复,历史的一大节点被改变,万一桓冲在淝水之战前倒下,那么这场必胜的战争,恐怕会走向截然相反的结局。

樊城,将军府。

樊城守将苟苌,乃是苻坚母族苟太后的族人,不但骁勇善战,还善用奇计。灭亡前凉之战中,他曾先后击败凉国大将梁济、马建、掌据等人,并俘虏凉主张天锡。

此外,苟苌还是一名军械大师,制作了飞云梯、冲车等攻城利器。

此时,这位智计百出的将军眉头紧皱,朝着手下将领说道:“征南将军苻睿的大军要多久才能赶到襄阳?”

参军苟希回答道:“最快要十日。”

失去了互为辅助的襄阳,樊城孤木难支,用不了几日,晋军定会大举攻城。

苟苌揉了揉眉心,头痛欲裂,满脸疲惫,“可曾查出晋军的飞云车是怎么回事?”

提起此事,苟苌心中窝火至极,五年前为了拿下襄阳,他苦心孤诣研制出了攻城利器飞云车。

现如今竟然成为晋军的攻城用具,怎能不让人心生愤恨?

司马苟峻:“据之前间谍传来的消息,北府军中新来了一名军械师,善于制造各种守城军械,飞云车便是此人根据晋军口述,仿制出来的。”

苟苌:“查出此人身份,格杀勿论。”

“两道加急密信,一道将襄阳陷落之事上报陛下,一道传给苻睿、慕容垂,让他加快行军,救援樊城。”

建康城,朝堂之上。

“捷报!我军收复襄阳!”传令兵跪在朝堂正中,双手呈上桓冲的军报。

“襄阳收复了?”皇帝司马曜高坐在皇位之上,听完传令兵的捷报,依旧不敢置信。

时年二十一的他,正是雄心勃勃之时,却因外有强敌,内有门阀,屁股下的皇位坐得甚是嗝人,更别提他的父亲司马昱还是个被桓温一手扶持上位的傀儡皇帝,在位仅八个月,就忧虑而亡。

这些年,司马曜没少装出一副沉湎酒色,耽于享乐的堕落模样,朝政大权悉数交给宰相谢安,安心做一个“政由谢氏,祭则寡人”的小乖乖。

接过军报,司马曜阅后,喜笑颜开,命人递给丞相谢安。

谢安面上不显,心中却对桓冲收复襄阳之事,颇为震惊。因为此时,距离桓家军出兵还不足半个月,抛去行军时间,也就是说不到三日的时间,桓家军就拿下了襄阳铁城。

看到军报,谢安一双丹凤眼不觉睁大,攻下襄阳的时间比他想象的还要短,仅是一夜。

一夜攻城,这样的奇袭并非没有,但都是发生在一些小规模的战争中。放到襄阳城上,可以说是开天辟地头一遭了。

虽然桓家军伤亡近万人,但谢安却对这次战果格外满意。等看到桓冲为刘郁离、马文才请功的理由,便明白了此次奇袭襄阳之所以能速胜的原因。

桓冲上书朝廷请求加封刘郁离为游击将军、马文才威远将军,推荐桓石虔加领襄城太守并守夏口、桓修为征虏将军、桓石民为左将军。

此外,他还在军报中述明韩夫人之事,希望朝廷能为她加赐封号,表彰其功劳。

阅后,谢安将军报传给身旁其余官员,众官员皆是喜上眉梢。

这些天,秦军在边境蠢蠢欲动,朝野上下无不为之忧心忡忡,此时襄阳收复,意义非凡,于上于下都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振奋人心,鼓舞士气。

半个时辰后,经过群臣商讨,谢安同意了桓冲的绝大部分请求,只是在册封刘郁离、马文才二人的圣旨上略去两人在襄阳之战中的具体事迹,同时此次封赏只在军队内部公开,暂不昭告天下。

关于公开嘉奖韩夫人之事,改为暗中赏赐,也不对外公开。

谢安的种种举措,令不少人猜测,此举意在制衡桓氏。

关于桓冲本人的封赏,引发了新的争议。

作为此战的统帅,桓冲无疑是有功之臣,理应嘉奖,但桓冲身上已经兼任了诸多要职,若是再往前一步,只能晋桓冲为大司马。

对于这个提议,朝中过半之人反对,原因很简单,大家都不想朝中再出一个“桓大司马”。

在经过一番讨论后,群臣决定加赠桓冲为太尉。

太尉一职起源于秦朝,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是最高军事长官。

但随着时间流转,这些官职名称在不同的朝代有了新的变化。例如,汉武帝时期,废除了太尉一职,改为大司马。三公演变成了大司马、司徒、司空。

虽然具体名称不同,但职权并无本质变化。晋国正式官职中并无丞相一职,与之对应的是录尚书事,因过往习惯,很多人还是会以丞相称呼。

当前掌握晋国最高军事权力的官职是大司马(大将军),太尉虽然还未被废止,但已经沦为虚衔,毕竟一个军权不能长两个脑袋。

然而,在桓冲接到圣旨之前,先接到了一份讣告,长子桓嗣于任上病卒。

一口鲜血吐出,桓冲当即昏迷不醒。

此时,刘郁离与马文才正在韩夫人的灵堂之中陪同韩瑶母子三人守灵。

而桓氏三兄弟正率领四万大军合攻樊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