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人在三国,日日签到打卡 > 第43章 大力造纸

第43章 大力造纸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当前时间:东汉初平三年四月二十】

【叮——签到成功,获得“积木玩具(一套)”】

回到丹阳后,王镜便全身心投入造纸大业。

她先是派出人手,在城中各处收购烂麻绳、破渔网,还有麻布边角料。这些平日里无人问津、被视作垃圾的东西,在王镜眼中,却是白嫖的造纸原料。

造纸第一步是浸泡原料,王镜大胆改良,把沤麻池里的水换成了尿碱水。这一改变可把工匠们折腾坏了,那刺鼻的气味熏得大家纷纷捂住鼻子干活。没想到,这看似离谱的做法竟收获奇效,原料浸泡一段时间后,竟产出了细腻的白浆,工匠们都惊得合不拢嘴,对王镜的奇思妙想佩服不已。

为了提高造纸效率,王镜又盯上了翻车。她指导工匠将翻车改造成竹筒水车,接上木槌,利用水车转动的力量,实现了自动捶麻捣浆。原本耗费人力、进度缓慢的工序,如今变得轻松又高效。就连原本要被烧掉的麦秆,也被王镜变废为宝,混进麻浆参与造纸。

处理完原料,便是抄纸环节,把麻浆倒进大陶缸搅,用带窟窿的竹筐当作抄纸模,往缸里一捞再拿出来晾晒,就能晒出黄纸。

王镜还决定压花打标。趁着纸还未完全干透,拿着刻着“丹阳草纸”的木戳,用力往上一摁,印记便清晰地留在纸上。

造出的黄纸虽糙,但包货、糊窗、如厕都用得上。而且纸上带字,百姓用它擦屁股时,都觉得倍儿有面子,仿佛用上这纸,自己也变得不一样了。

因此黄纸一经推出,便迅速在百姓中传开,而且生意供不应求。

百姓们奔走相告,街头巷尾都在传颂:“咱郡主可太贴心啦,连擦屁股这事儿都替咱操心!用这纸擦屁股,比竹片舒服!”

白纸(书写纸)与黄纸截然不同,走的是高端精品路线。

选材讲究,精选丹阳山地特产的嫩苎麻、构树皮,质地优良,还特意加入织坊的桑蚕丝渣增韧,对外宣称,“此纸掺了皖南蚕丝,写字如抚美人肌!”

造纸工序更是精细繁杂。捶打环节,利用水力与人工协作,持续捶麻整整三个时辰,直至纤维变得细腻如棉絮。

抄纸时,采用细竹帘搭配纱网双层过滤,造出的纸张薄如蝉翼,且厚薄均匀,毫无瑕疵。

为防止洇墨,将纸张浸泡在楮树汁中施胶。再用光滑的蚌壳精心碾压纸面,完成抛光,让纸张表面平整光亮。

漂白工艺独具匠心,混入米汤后晒纸,纸张呈现出温润的象牙白。

抄纸的竹帘上刻有云纹,抄纸时印出流云暗纹别具一格。还在纸浆里混入艾草粉,纸张自带淡淡艾草香,闻之令人心旷神怡。

为打开销路,王镜巧妙营销,打出“不用此纸者,非名门也”的口号。

这话一出,精准戳中士族们互相攀比的心理,迅速勾起了士族们的兴趣,他们本就追求风雅精致,听闻此言,纷纷豪掷千金抢购。

一时间,丹阳云纹纸成为士族阶层竞相追捧的对象,不仅在丹阳郡内供不应求,还远销周边郡县,王镜的造纸产业声名远扬,彻底打开了高端纸品市场。

王镜将擦屁股和写字这两种用纸需求彻底区分开来。

她推出的草纸价格亲民,走薄利多销的路线,深受百姓喜爱,赚得盆满钵满。而面向士族打造的云纹书写纸,溢价高达十倍,士族们却趋之若鹜,心甘情愿被“薅羊毛”。

当有人提出草纸也能写字时,又会有人反手甩出一刀泡水的草纸,“你来试试?写‘匡扶汉室’变成‘匡扶汗屎’!”惹来众人哄笑。

草纸用于日常,登不得大雅之堂;云纹纸专供书写,是身份与品味的象征。此后,不同阶层各取所需,王镜的造纸生意愈发蒸蒸日上。

王镜还在云纹纸上写下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诗,命人将这题诗的云纹纸精心装裱,送往太平书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