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的呼吸顿了一下,心头掀起了一阵难以言喻的情绪。
她当然知道史迪威说的并不是完全错误。她见过贪腐的将领,比如刘耀汉;她听张妙妙说过,在六十六军军需官把士兵的粮食转卖,听沈瑾说过伤兵被抛弃,因为没有人愿意浪费药品救治一个“没价值”的士兵……
但是——
她的眼神变得深沉,声音低而坚定:“史将军,你错了。你看见的,是真的,但不是全部。”
史迪威眯起眼睛,似乎有些不耐:“哦?你要告诉我,中国军官里还有值得信赖的人?”
林安点点头,毫不犹豫:“有。我见过。”
林安直起身,目光笔直地盯着史迪威,声音清晰而坚定:“你以为所有中国军官都在后方享受特权,毫无战斗意志?你有没有看见杜长官彻夜不眠,在作战室里研究战局,一刻不敢松懈?你有没有看见戴安澜师长亲自带着200师冲锋陷阵,把指挥部建在火线上?你有没有看见黄翔团长在细包血战到底,哪怕只剩下最后一颗子弹,依然坚守到最后一刻?”
她深吸一口气,语调加重,眼神里透着一丝锐利的锋芒:“你有没有看见杜长官自己开车、自己修车,对装甲车的性能了如指掌,甚至比许多美军军官还要懂得如何运用机械化部队?他珍视那些战车,因为他知道,那是中国军队为数不多的强大战力,而不是拿来装饰阅兵场的摆设。”
听到杜聿明的名字,史迪威不屑地哼了一声,语气嘲弄:“是吗?那你口中‘了不起的杜长官’?他在同古干什么?放弃战场,自己跑回来了?还是说,他在曼德勒,等着英国人来指挥他?”
林安的脸色骤然冷了下来,她的拳头微微收紧,指甲几乎嵌进掌心。
“你——”她咬了咬牙,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眼神却越发坚定,“你根本不了解他,也不了解我们在缅甸付出了什么。你们美国人喜欢说‘战术’、‘战略’,但你知道杜长官的第五军当时是什么情况吗?你知道他手上有多少人,多少枪,多少粮吗?你知道他顶着什么样的命令,面对什么样的现实?”
她的声音微微发紧,透着一丝克制的怒意:“同古的撤退是无奈之举,英国人放弃了整个防线,杜长官如果硬守,只会让全军陷在一个无后方支援的孤城里,被日军包围、歼灭。至于曼德勒,你应该比谁都清楚,那是英国人的战区,不是中国军队的防区。”
林安见他沉默了一瞬,继续向前逼近一步,语气锋利:“史将军,你喜欢强调纪律,强调战术,强调美军的指挥体系,但你有没有想过,这里不是西点军校的考场?你有没有想过,中国军队在缅甸战场上,每一个决策背后,都不仅仅是战术得失,而是整个民族的存亡?”
她抬起手,指向不远处那些正在拼命搬运物资的士兵们,声音沉稳而有力:“你说他们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士兵,我承认,你说得没错。但你说他们的军官都是贼,你错了。”
她顿了一下,有些无奈地说:“何况,难道你以为,美国军队就天生比中国军队优越?你觉得美国军官就不会贪污?不会逃避责任?不会让士兵去送死?难道因为你们穿着更好的军服、吃着更好的口粮,你们就比我们高贵吗?”
林安迎着他的目光,轻轻地笑了一下,声音却格外平静:“让我来问您一个问题——如果美军在菲律宾能坚守得更久一些,如果贵军的指挥官足够果断,美国是否就不必在巴丹丢掉那么多士兵?”
史迪威的脸色顿时冷了下来。
“你什么意思?”
林安没有退缩,眼神锋利而直接:“您说中国军官失败,缺乏战术能力,那我想问,菲律宾的指挥官呢?美国军官的指挥就完美无缺吗?战争不是纸上谈兵的推演,也不是靠否定一切就能赢的。如果我们中国军官全是贼,那您美军在菲律宾的失败,您要怎么解释?”
空气一时间陷入沉默。
史迪威的眼神沉了下来,他的指尖在裤缝处微微敲打着,显然这番话刺中了他的某个痛点。
巴丹的溃败,一直是美军历史上最惨痛的战役之一,而史迪威本人也对菲律宾战役的指挥方式持批评态度。他很清楚,美军并不是完美的,甚至在太平洋战争的初期,他们的指挥体系也漏洞百出。
但这是第一次,有一个中国军官,毫不客气地将这个问题摆到他面前。
许久之后,他才缓缓开口,语调不再如先前那般咄咄逼人,而是低沉且克制:“中国需要的不是一次次的血战,而是系统化的军队建设。”
“我们知道。”林安的声音很轻,却透着一股从容不迫的坚定,“但这场改革,应该是我们自己的,而不是被强行施加的。”
史迪威盯着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林安静静地看着他,没有再多说什么。
空气凝滞了好几秒,最终,史迪威低低地“哼”了一声,转身看向远方的战场,像是在掩饰什么情绪。
“……我会再考虑这件事。”
林安看着史迪威的背影渐渐消失,心里竟然生出一种说不清的复杂情绪。她握紧了手中的笔记本,脑海里却还在回放着刚才那场激烈的交锋。
她是不是……对史迪威的看法,也太过片面了?
她之前一直把他当作一个典型的“殖民者”,是一个想要夺取中国军队指挥权、把中国军队当作附庸的傲慢美国人。但刚才这场对话里,他虽然依旧固执、狂妄,可他对中国士兵的评价是真诚的。他甚至比许多中国军官更能看见这些士兵的价值,更能理解他们的韧性和牺牲。
他不是真的蔑视中国军队,而只是对中国的军官失望透顶。
她一直以为史迪威看不起中国,是带着西方人对亚洲人的偏见,是单纯的种族歧视。但现在想想,他在谈论中国军队的时候,从来不是一概而论,他总是批评中国的军官,而对普通士兵充满了赞赏。他称赞他们忠诚、坚韧、英勇,他甚至比许多中国的将军更愿意走进士兵的生活,和他们同吃同住,亲自检查他们的装备和伙食。
林安低头沉思,心里竟然有些说不清的愧疚。
她不是在否定自己之前的愤怒——史迪威的态度确实让人难以忍受,他的狂妄、自负、咄咄逼人,还有他试图直接插手指挥权的做法,确实让人无法接受。但她不得不承认,她之前把他看作一个典型的“殖民总督”,或许……有些以偏概全了。史迪威不是个想要统治中国的“总督”,他更像是一个军人,一个对战局焦头烂额、对腐败忍无可忍、对手下士兵满怀同情的指挥官。他的办法或许很极端,但他的出发点,未必是为了美军的利益,更可能是因为他真的不相信那些被腐败浸透的国军将领,真的能带领这些伟大的士兵赢得战争。
林安轻轻叹了一口气。
她刚刚拼尽全力地向史迪威证明,中国的军官并不全是贪婪的庸才,也有真正愿意为了国家和士兵拼命的人,比如杜聿明,比如戴安澜,比如黄翔。可她也必须承认,史迪威对中国军官的批评,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她自己,又何尝没有在心底痛恨那些克扣粮饷、在战场上弃兵逃跑的官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