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良铮心情极好,哼着一首流行的抗战歌曲,嘴角带着笑意,周末刚刚去翠湖公园散步了一趟,精神焕发地踏入林安的办公室。
“林安,听说昨天你一晚上没回宿舍?”他一边敲着门框,一边带着笑意走进来,“怎么了,熬夜思考人生吗?”
林安正在桌前整理地图,脸色阴沉得像是窗外的乌云,冷不防地抬头瞪了他一眼:“你有什么事?”
查良铮被她的语气一噎,笑容一滞:“哎呦,谁惹你了?一大早就冲着我发火。”
林安冷冷道:“六十六军没有地图,连基本的作战规划都没法做。他们只有美军的英文地图,团长、营长全看不懂。”
查良铮的笑容瞬间凝固。他愣了两秒,脸色变得严肃:“你再说一遍?”
林安深吸一口气,把张妙妙带来的消息复述了一遍。
查良铮听完,脸色已经彻底沉了下来。
他原本是个随性的人,平日里能笑就笑,能躲就躲,军中的琐事向来不过多干涉。但这次,他的眉头紧紧皱起,那股轻松散漫的气质一下子消失了。
“这也太扯了。”他沉声道,“没有地图,他们是怎么布防的?”
“靠经验。”林安讽刺地说道。
“这……这不是开玩笑吗?”查良铮震惊地看着她,“这可是打仗,不是舞台演出!”
“是啊。”林安叹了一口气,“但这不是笑话,这是现实。”
两人对视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忧虑。
“还有什么别的重要物资可能没到前线?”查良铮很快冷静下来,开始认真思考。
“军装、子弹、粮食、药品……”林安沉吟着列举。
“药品?”查良铮的眉头一皱,“你还记得之前我们在昆明看到的那些美援物资吗?”
林安一愣,随即点头:“你是说,那些被倒卖的盘尼西林和军毯?”
“对。”查良铮低声说道,“如果地图都没送到六十六军,那有没有可能,战场上真正需要的药品、粮食、弹药,也在流失?”
林安的心猛地一沉。
他们一直都知道,后方有贪污,黑市里有倒卖,但他们以为,至少最关键的物资会送到前线。
但如果连地图都能缺失,那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昆明的冬天越来越冷了,战争的阴影也逐渐加深。
查良铮的调查让他们稍微安心了一些——至少在第五军,后勤供应是充足的。
枪械、弹药、军服、药品、粮食——一切都如数到位,没有丝毫短缺。
这让他多少松了口气,至少证明,杜聿明的部队并没有被人克扣,真正的中央直属精锐,还是能拿到该有的物资。
然而,这也意味着,六十六军等杂牌军的缺乏,并非单纯的后勤问题,而是资源分配上的现实差距——军队的等级制度,仍旧牢不可破。
与此同时,林安的角色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由于杜聿明升任中国远征军副总司令,开始与中国战区最高指挥官史迪威频繁接触,林安被调任为杜聿明的贴身翻译,每天随行会议、翻译文件、传达指令,忙得连轴转。
她的工作重心已经从地图测绘、参谋事务,转向更高层面的军事外交。
中美盟军的合作,正在缓慢推进,但并不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