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神农架,其来历与传说,与炎帝神农氏有着不解之缘。
传说,远古时代,瘟疫和饥饿如乌云般笼罩着人间。炎帝神农氏为解苍生之苦,踏遍千山万水,寻觅治病良草,播种五谷之地。某一日,神农氏率众路过一片山峦叠嶂之地,见此处峰峦雄伟,林木葱郁,心中料定必有奇花异草藏之。然而,但见山高路陡,药草多生于悬崖峭壁之上,难以采摘。于是,神农氏带领众人伐木搭架,以助攀援,历经千辛万苦后,终得良药数百种,神农氏也著就了《神农百草经》一书,流传后世,造福苍生。后来人感念神农氏恩德,便将此地命名为“神农架”。
神农谷在主峰神农顶西侧不远处。
花小蝶这一路多是睡过来的,有时两三日才醒一次。萧别情雇了两辆马车,自己与花小蝶乘一辆,小小蝶自乘一辆。小小蝶担心得紧,每当马车停下时,她便跳到萧别情二人乘坐的马车外,询问花小蝶的情况。
过了七八日,便到得神农架内。
萧别情等不及,将花小蝶打横抱起,对小小蝶道:“你自随后来。”旋即抱着花小蝶,脚尖一点,展开“冯虚御风”轻功,几个起落间,人已消失在高山白雾间。小小蝶仰头看着长长的栈道,沿着山势蜿蜒曲折,堪称龙行天梯,心中感叹:“嗯,不愧是高人,总要住在高人一等的地方,才显得高人一等 。”
不多时,萧别情已来到神农谷谷口。极目远眺,只见山峦起伏,陡立俊峭,怪石嶙峋,深沟幽谷,茫茫白雾环绕山间,如海浪翻涌,犹如天上阆苑。
萧别情只觉此地风景甚佳,若是花小蝶能看见,定是极为欢喜。
思及此,低下头看她,只见她眉目舒展,睡容安详,似做了一场了好梦。山顶风大且凉,他伸手将她被风拂乱的鬓发别到耳后,掀开斗篷将她紧紧裹住,用自己的体温温暖着她。
忽然,他眼露警惕之色,身子微微一侧,一团金影擦着他的肩而过。他避开几步,定睛一看,只见是一只金丝猴。金丝猴正看着他,眼露警惕,似对这位不请自来客充满了敌意。猴子伸手指了指下山的路,吱吱叫了两声,似乎要他下山去。
萧别情自幼与动物相伴,深谙动物有灵,只将他们当成同类,并不觉他们是畜生。当即对金丝猴说道:“我是来求医的。”
金丝猴双手叉腰,露出一种“你以为我是白痴吗”的表情,人都已到了神农谷,不是来求医,莫非是来求亲的么?吱吱叫了几声,又指了指下山的路。
萧别情不再理它,正要转身,那猴子忽然出手。挠、跳、避、抓,伸手极为灵敏,且处处抓人要害,便是江湖上的好手,也远远不如这猴儿狠毒灵活。
萧别情恐她伤了怀中少女,躲了几招后便不再客气,还了几招,将猴儿定住了身,倒拎着他它的尾巴。猴儿既已被捉住,再动弹不得,忽然眼露泪水,吱吱地叫着。
花小蝶迷迷糊糊睁开眼睛,轻轻地道:“到了么?”
这时,只听一人似笑非笑道:“臭猴儿,这般不中用,竟让人给打了,简直连人都不如!”
萧别情转过身去,就见到了一个青衣少女。
少女身姿挑,肤色略黑,一张脸却生得极为奇特,五官长得甚不和谐。一双如墨浓眉,一双绿豆小眼,鼻梁几乎没有,只一个圆圆的小猪鼻子挂在脸上,嘴唇微微外翻,厚得像两节香肠,脸颊两侧冒出一粒粒麻子。
萧别情将猴儿放在地上,对少女道:“我来求医。”
少女眼神在他脸上一转,淡淡的眉眼间忽然露出笑意,眼神亮亮的,故意用一种娇羞的声音道:“如此,请随小女子来。”说罢,一手提了猴儿,教训道:“你这泼猴,客人远道而来,竟然如此无礼,该打!”说着,轻轻拍了拍猴子的头顶。
猴子挥舞着小拳头,吱吱叫着,似乎在控诉少女重色轻猴。
青衣少女领着萧别情七转八绕,分花拂草。不多时,远远的,只见花草掩映间有一座精雅的阁楼,飞檐斗拱,琉璃雪亮,屋檐下挂着一串风铃,山风吹来,铃铛发出叮当叮当的响声,如涟漪一般在山中漾开。
只见四周种着各色奇花异草,一个穿着短打,戴着草帽的老人正在锄地。青衣少女放了猴儿,背着手行至老头身侧,对他耳语几句,老头子放下锄头,直起身子来,看向萧别情,微微一笑,说道:“跟我来。”
根据花小蝶的经验来说,若去看大夫,大夫通常会先说诊钱多少,若病者承担得起,再瞧病。若不问,只恐病者给不起钱,自己亏了。且她早听萧别情说姜神医在江湖上名头极大,年轻时便已去皇宫给先皇看诊,这样的神医,要收多少钱呢?
她轻轻拉了拉萧别情的衣袖,悄声问:“萧大哥,神医看病,要多少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