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见可算不上,只是殿下可知今年的中正官可是依旧由崔家负责——听闻崔家的旁系可不少被吏部侍郎推举为上上品——”
安霖立刻心领神会,与魏清然相视一笑,随后拱手道:“到底是大人见识广,此事还劳烦大人了——”
“哪里哪里,太子殿下客气了——”
魏清然越发满意安霖,与聪明人合作当真是痛快,更别说安霖最大的秘密掌握在他的手上。
只是他不曾察觉的是,原本计划在适当契机揭穿安霖身份毁了缙朝的想法不知何时烟消云散,唯独留下如何替安霖继续保守秘密的潜意识行动。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迎来盛夏,安霖也初次在朝堂提出要对官员考核进行改革,导火线则是新任官员竟连《大学》都不曾研读完。
“太子行事是否过于鲁莽,九品中正已经延续百年,岂能说改就改!”
吏部侍郎绷紧身子反驳道。
经过三年的成长,安霖已然蜕变,面对官员的指责也不再亲自辩论。
吏部侍郎话音刚落,兵部侍郎行礼从列队中站出,语气充满讽刺:“那吏部侍郎倒是解释为何官员的学识连十岁孩童都不如,难不成如今入仕官员只需出身世家便无需学识渊博!”
吏部侍郎气得白胡子直飞:“你这是污蔑!”
兵部侍郎:“是污蔑还是事实你心知肚明,如此蠢才中正品第却是上上品,此等过失你身为吏部侍郎难逃其责!”
吏部侍郎年过半百本该是颐养天年,却偏偏摊上了这等祸事。
那被太子意外发现的蠢才官员出身崔家旁系,中正官原想着讨好三公便将其定为上上品,后经由吏部审核评价任五品修篆编书一职。
本是闲职,偏生前些日子太子殿下不知为何突然升起考教之心,选了入仕官员探讨圣人之言,旁的入仕子弟虽不至于滔滔不绝但也对答如流,偏生崔家子弟一字不吭,引起了太子的怀疑。
被太子呵斥后竟直言自幼不擅学识,连《大学》都不曾读过,写字更是如蜈蚣般扭曲,太子一怒之下将其压入大牢,将此事于朝堂之上公开,并言明要改革九品中正制以保朝堂清明。
崔家接连惨遭不幸,崔望轩作为崔家族长的身份也开始备受争议。
在其位承其重,崔望轩能够取代嫡子成为崔家家主,靠得便是老谋深算和胆大妄为,因其余二公行事谨慎,崔望轩在皇帝初登基时还算顺利。
可随着皇帝掌权扶植摄政王与三公对立,崔望轩的手段便难以支撑起崔家。
崔望轩眼瞧着兵部侍郎发难不动声色,暗地里筹划要将那崔家旁系斩草除根。
毕竟,此事已经涉及到崔家根底,若那人招出崔家干预中正官选举,即便是此事已经是三公乃至朝堂百官内的潜规则,但崔家也定然会受到重创。
他眼神狠厉,望向太子的方向皱眉。
太子如此行径只怕是图谋不轨!
兵部侍郎向皇帝拱手行礼,忽略掉吏部侍郎发白的面容,神情自若:“吏部侍郎收受贿赂有损朝纲,且此事也可间接看出如今选官制度的弊端,依照太子所言,选官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郑长风向前一步道:“此事万万不可!九品中正制传承百年,且不说祖制难逆,如今不过是吏部收受贿赂以至于察举不当,罢黜吏部官员重新选举即可。岂能因此大改选官制度!”
安霖撇头默不作声,她猜测今日推行改革定然困难重重,只不过她以为出头鸟会是崔家亦或者四氏,不成想竟是郑氏。
看来,中正官的水当真是深不见底。
郑长风自然知晓枪打出头鸟,可依照崔家如今的势头只怕是要栽一个大跟头。
九品中正制乃是历朝历代的选官制度,由州郡的中正官推举人才再由吏部审核,朝中官宦子弟却跳过察举,直接由吏部铨选入仕,可谓是从出生的那一刻便注定入朝为官。
三公执掌朝堂百年之久,可以说从先帝开始便大权在握,到如今更是一手遮天,百官大半出自三公四氏,亦或者与其姻亲联结。